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工作 > “三好四无”创建
组织机构    
  “三好四无”创建
  “五好”乡镇(街道)...
  “六有”村关工委创建
  “六好”社区关工委创...
  假日学校
  阵地建设
网站搜索  
“三好四无”创建    
开展社(校)共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时间:2013-11-21   阅读:次   来源:市关工委
【文字

桃源街道华庭社区

  2010年3月 

  华庭社区于2005年3月成立,位于桃源街道南部,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2230户,6470人。其中在册户数600户,1350人,辖区流动人口1900人。社区先后被评为商业示范社区、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级文化宫、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并通过“和谐社区”、“三好四无”、“充分就业社区”等创建验收工作。
  近年来,华庭社区结合自身社区特点,着重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三好四无”创建工作,并取得了实效。
  一、掌握特点现状,统一社区青少年“三好四无”工作
  “三好”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四无”即无赌博、无不孝、无辍学、无犯罪。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也凸显了许多新的问题。掌握青少年思想特点与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社区工作的重头戏。
  我们社区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经济条件较优越,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对他们来说是很遥远。
  在学校里,学生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体育课少了,德育课没了,学校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可能相对放松了,他们可能做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各种举动。
  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让许多青少年无所适从,娇生惯养使他们贪图享受的习性很难改变。道德的缺失,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影响他们一生的命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家长、学校、社都都有义务有责任挑起这个担子,各尽所能,做好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搭建社区青少年“三好四无”工作平台。
  街道领导和社区高度重视“三好四无”创建工作,多次召开研讨会,商讨创建工作思路。首先,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的华庭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三好四无”创建领导小组,以老干部、老教师、老同志为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制定组织制度、工作规则及工作制度,成立“五老”及志愿者队伍,组建“三好四无”活动帮教组、活动帮困组。以共建单位为依托,充分整合有力资源,成立以十三家共建单位为主体的华庭社区青少年“三好四无”创建协会,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制度及队伍保证。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计划,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明确工作职责,以全面推进道德素质教育为方向,切实做好本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育人环境。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社区青少年综合素质能力。
   1、紧抓家庭教育主阵地,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新的家庭成长环境。今年来,我们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到立足根本、狠抓当前,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上半年,我们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2000余份。家庭是青少年的成长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能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先教育好家长,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各种讲座5期,受教育达800余人次,使家庭的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利用小区宣传橱窗、电子滚动屏幕大力宣传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关的先进事迹与图片,结合社区各项文体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今年在柔石公园广场举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有机结合家庭教育内容,抓牢抓好家庭教育主阵地。
  2、加大普法,增强社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加强青少年法律常识教育,增强法治意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联合辖区共建单位县公安局、检察院及交警大队开展以遵守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为主题的教育,宣讲《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等相关内容;以遵守交通法规为主题,宣讲《交通安全法》;以维护祖国统一为主题,进行安全形势分析教育。辖区青少年参与教育400余人次。针对青少年群体中存在吸烟、喝酒、泡网吧、玩游戏等问题,我们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从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对辖区7-17周岁未成年人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对他们就读的学校表现情况,家长姓名、住址、电话等都进行登记造册,充分发挥辖区内老教师、老干部、老同志的经验,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才能,运用校外课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并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的三位一体的防护措施。
  3、以暑期活动为契机,增进青少年生活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好暑期活动这个有利时机,我们周密策划,精心安排。去年我们组织辖区青少年举办了8期暑期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其中乡村生活体验及趣味活动,宁波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另有二期活动“我要学做菜”和“消防夏令营”,当地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有机结合一个主题,即“孝”文化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感恩身边关心与爱护他的每一个人。
  4、大力开展了公益活动,陶冶情操。社区关工委积极寻求活动平台,陶冶青少年思想道德情操。“5·12”汶川大震,我们辖区青少年踊跃参与救灾活动,捐款2万余元;环保宣传日,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发放环保宣传资料800余份。各种公益活动,使青少年自身得到教育的同时,也教育了他们身边的人。
  5、树立典型,倡导符合时代精神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社校联手树典型,大力倡导符合时代精神的新道德价值观。我们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一些评选奖励活动,如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和谐家庭等,又与学校联合评选出7位“三好四无”优秀标兵,使整个辖区形成一种争先进、学典型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深知,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支持。近年来,我们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及学校与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无青少年赌博、无不孝、无辍学、无犯罪,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在不断提高,社区人文环境良好。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教育内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载体,努力推进村(社)校共建“三好四无”活动,把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的更好,取得更大实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