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4-10-17 阅读:次 来源:市关工委 |
大隐镇中心学校 章晓军 蒋江海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百善孝为先”的主张。近代的梁启超也指出:“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人非父母无自生,非国家无自存?”由此也反映出中华传统美德要求我们要从孝敬父母做起,进而关爱他人,热爱人民,报效祖国。
大隐镇是闻名遐尔的慈孝之乡,从汉代大儒董仲舒六世孙董黯与其母的经典慈孝故事传说开始,大隐的山山水水就与“慈孝”结下了剪不断的渊源。然而,在科技不断进步、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孝”字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漠视。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又有多少孩子常怀感恩心了呢?孩子尽孝的天平在倾斜……针对这一个现实问题,我校结合当地的文化绩优资源,开展了以“孝”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近几年来,我们以孝德教育为载体,将“文明礼仪、慈孝感恩”教育作为我们全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主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孝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通过文明教育,促进学生谈吐儒雅、举止文明、情趣高雅,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一、通过三条途径,学习培育孝德文明理念
1.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主要途径。学校德育课程,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以外,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从2011年开始,我们在余姚市关工委、余姚市文明办、余姚市教科研所的积极倡议与指导下,由大隐镇教辅室主持、大隐镇中心学校组织编写了一册供全校义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阅读的地方课程校本教材--《孝德雅行》。2012年在全校中小学推广。该读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遵循教育规律,按照义务教育学段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思想水平与认知特点,突出文化传承与实践特色,通过选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德精华,重新发掘中华孝文化的深刻内涵。全书共分10个单元——内涵诠释篇、格言名句篇、二十四孝篇、孝德榜样篇、四明孝星篇、桑梓孝子篇、孝歌传唱篇、孝德雅行篇、慈孝漫画篇、古今经典篇。
2.传统国学经典诵读是必要途径。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书籍始终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教育局首先是借助课改东风,引导各义务段学校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利用晨读、读写唱等时段开展传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倡小学低段年级要熟读并背诵《三字经》,中段年级要熟读并背诵《弟子规》,高段年级要熟读并背诵《千家诗》,初中年级要熟读并背诵《论语》。通过诵读经典,从经典中吸收传统的礼仪知识,学以致用。其次,通过举办读书节,引导学生阅读慈孝感恩故事和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2012年初开始,我校连续两年下发了一个文件——《大隐镇中心学校中小学生“让文明在行动中飞扬”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我们分别为小学、初中两个年段开列读书书目百余本,其中就包括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论语》、《孟子》、《幼学琼林》、《颜氏家训》等,让学生体会中国孝文化的渊源。
在每学期的读书活动中,我们还尝试举行校级“孝雅读书节”、“学士文化节”等活动。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亲子阅读,学生坚持每天在家和父母一起阅读半小时。活动结束后将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材料编辑制作成精美的册子,配上“家庭读书乐”的图片,以读促雅,以读促孝,读书让家庭更加和谐。
3.依靠家庭教育是重要途径。我校是历年来余姚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也开展得比较早,应该说是取得一些成绩的,尤其是这几年在家庭教育研究所的带领下,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家庭教育资料、教子案例等先后汇编成册,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教材都日益规范化,而孝德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大隐镇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由6位家教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郑青红老师的讲课《让感恩进入孩子的心田》就是面向家长的一门孝德教育课,同时,近几年我校老师攥写并获奖的几篇慈孝教育论文、案例,则是讲述自己如何在家里对孩子开展“孝德”教育的真实故事,在广大家长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是教育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在三个途径之外,我们还积极营造生机盎然的孝文化氛围,我们实践了以下做法:
命名校园物。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孝亲敬长”校园环境,把“孝亲敬长”融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学校对校园物进行了特色命名。如新旧两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孝亲楼、敬长楼,把校园中的24棵不同类型的树分别以古代二十四孝命名,如曾参树、董永树、丁兰树等,把学校的25个班级和三条走廊分别命名,如“黄香班”、“天下玉苑廊”等,让“孝墙”“孝树”说话(无声胜有声),使学生了解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父母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师生一进校门就融入浓浓的孝文化氛围中。
3、发放倡议书。每学期我校政教处联合团总支都会向全校学生发放倡议书,倡议全校学生要感恩父母,拥有一棵“孝心”,感恩他人,拥有一棵“爱心”,感恩社会,拥有一棵“忠心”,从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三个层面加以引导,倡议学生争做孝星,争做积极分子,以此诠释学校以孝育人的德育教学理念。
在培育学生的孝德理念上,我们也“各显神通”。譬如初中部在“相约星期二”开设的文明礼仪讲座;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等感恩电影,并作观后交流,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把感恩歌曲融入到每日一歌中;小学部组织的给父母亲的一份家书活动;我校专职音乐教师杨芳老师利用网络搜集文明礼仪方面的歌曲在课堂上教唱等等
二、通过两种方式,推动孝德文明践行
1.通过主题月活动践行孝德文明。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根据教育局安排和本校实际及重大节日开展相应活动,譬如爱国主义教育月、法制宣传月等,而感恩教育月则是学校主题教育的必选动作。一方面,在感恩教育月中,学校会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媒体宣传“慈孝感恩”,如黑板报、校园广播、电子屏、校园电视台等,借此在学生的头脑中完成润物无声的精神种植,而希望其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落实。另一方面,学校会开设感恩主题班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方面,对学生家庭践行孝德提出明确要求,譬如有的班级会提出为长辈冼一次脚,为父母买一件生日礼物等,今年我们则向全校中小学校提出了六个一的德育目标,其中一个“一”就是做一点家务,实行“光盘行动”,把孝德践行和光盘行动接合起来,提出光盘就是对父母的感恩。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孝德感恩。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多姿多彩,有文明劝导、有走访先进企业、有爱心义卖,其中帮助长辈劳动(“日行一孝”)是许多学生选择的社会实践方式。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每生每学期一本“日行一孝”记载本,由学生记载,学期结束评定“小孝星”予以表彰。我们相信,这是比任何口头说教都要实在得多的孝德教育。当然社会实践活动的孝德实践往往是超越家庭的。随着学校社团的发展,学校的公益性社团活动的开展已逐渐正常化,我镇的敬老院则正是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最好舞台,携手夕阳红,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梳头发,为老人演出,体现了我们广大学生的一份爱心、一份孝心。
三、通过三个方法,促进孝德文明养成
1.建立评优机制。我校从2011年开始开展大隐镇中心学校“十大慈孝学生”的评选活动,今年是第三届。每一届的学校“十大慈孝学生”的评选活动从11月份开始,先是在各班级内评选“慈孝之星”,然后在学校初评推荐的基础上,由学校“十大慈孝学生”评选领导小组确定二十人的候选名单。二十名候选人连同他们的事迹简介在校内宣传栏公示,接受监督并投票推选。最后,根据得票高低,评选出十位“大隐镇中心学校“十大慈孝学生”,由校德育基金会给予奖励,没有选上的其他十名同学每个人也能获得鼓励奖。根据第二届的评选情况观察,活动在学校里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在社会上也造成了强烈反响,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2.探索孝心作业。孝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抓手,但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他究竟有没有在践行孝德,如何评价这个学生的孝德,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应该说,面对这个课题,2012年,我们开始探索“孝心作业”。学校规定,各班的每日作业增加一项做家务作业,让家长以表格的形式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打分,班主任则结合家长对学生的意见,评选出“家务小能手”和“妈妈的好帮手”,此外,老师还要求孩子们在家主动了解家人的一件事,在晨会课或班会课时间于全班面前交流,通过在现实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和不易,从而把对父母感恩的孝心化为行动报答父母。
3.利用反思向导。优秀道德品质,包括孝德的养成最难的就是坚持,最常见的是反复。为长辈洗一次脚容易,难的是为父母洗一辈子脚!所以,我们特别提出了道德反思活动,学校要求必须在每学期期末安排学生参加反思活动,利用班会课,以批评和自我批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反思自已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进步与不足,从而营造班级、年级、学校健康的舆论导向和学习氛围。对于德育工作,包括孝德教育来讲,这无疑是起到了不断打预防针的作用,提醒着学生的一言一行,鼓励学生坚持优秀的品质。
四、孝德教育取得的初步成效
1.孝行让学生成就大德。孝德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大德育,它让学生从爱父母、对父母感恩、对父母尽责,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感恩尽责。曾就读于我校被评为中国慈孝(好人榜)学生金森兴同学在日记中就曾这样写道:我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我还要用报孝父母的爱心和责任心报效祖国,造福人类,我们不仅要牵挂家事、学校事,更要牵挂国事、天下事。
2.孝德教育让家长普惠。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但应试教育却只让部分家庭受惠,而孝德教育让所有家庭得到实惠。在感恩主题班会上,我们的家长总是热泪盈眶,因为她们的付出终于从孩子的感恩言行中得到些许安慰,学生的真情表达,也让家长们看到自已孩子的成长,这些都不是分数能够体现的。我校六年级学生孔家艺的家长说得很好,“我的孩子也许成不了科学家,甚至考不上一流的大学,但只要他永远有这份孝心,有一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我就是一个伟大的妈妈”!
3.孝德教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校孝德教育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余姚市电视台、大隐广电站等多家媒体对我们评选的慈孝学生进行了跟踪报道。余姚市副市长陈洪逵同志、市关工委各位领导、余姚市文明办主任等领导均多次参加我校的孝德教育指导活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孝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一项需要积累的工程,甚至还是一项经常遭到挑战的工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国家,要搞好“孝德教育”,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余姚市大隐镇中心学校关工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