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镇关工委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互联网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观看电影……但由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有许多学生为了上网彻夜不归,为了上网荒废了学业,这一件件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上网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喜欢上网,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不同的网站出现。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大呢?为了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网络对他们的危害,并培养青少年的是非辨别能力,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
二、目的:
1.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
2.找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3.提出一些使用网络的建议。
三、计划: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在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综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调查的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调查:进行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研究结论
1.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虽然在各种媒体对互联网的报道和介绍日益增多、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我们调查中一个有趣的结果是:传统的媒体仍然是青少年获取时事信息的主要来源。
2.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
积极方面:
(1)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据统计,到2000年7月为止,我国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2)情绪及智力的开放。网络的松散性与无疆域性,都将引得青少年在网络上暴露自己,使他们在自已的网页上将自己的心中最深处的想法说出来。 这会有助于他们在网络中交流思想,发泄情绪。
(3)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他们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4)完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在我们调查中,有一部分青少年认为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比如: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授课;通过FLASH制作一些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够很好地完成的实验,这样使他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观察出实验的效果,由此取代一味由老师口述,学生死记的传统方式。
(5)使青少年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使教育中心由老师向学生转变。新的媒体学习,让学习的中心由传授者转至个人本身。更进一步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和娱乐因此产生交集。由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变得无足轻重,实际上恰恰相反,老师以学习活动协助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指导型的传播者。老师充分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顾问,但不是学生问题的解答者。教师将肩负起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的任务,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内化,建立学生自己的学习构架。除此之外,作为教师也有责任引导学生抵制网络上色情的危害,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社会内涵和其他会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大规模地使用电脑软件,让学生能够构建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让上课方式更为多样,学生可以针对特定主题充分讨论、争辩、研究和合作。
消极方面:
(1)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网络流行用语的危害。据统计,在100个网友中,用得最多的网络语言是“晕”,接下来依次是郁闷、呵呵、寒&汗、偶、倒、虾米、东东、酱紫。以上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经常超出它们的“使用范围”,经常会被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弄得家长老师一头雾水。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感到担忧,他说: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经常在网上使用这种“语言”(姑且称之为一类语言吧),便会不自觉地把它带入日常交流、甚至是作品中来,这无疑是对汉语的一种玷污。
(3)诱发中学生犯罪。为了解决上网费用,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小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迎合了青年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是:进入计算机网络应该是无限制的,所有的信息应该是自由的,网络区间好像是没有警察的社区,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其中可以比较自由地相互渗透。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不仅使其拥有了无限的信息量,也使网络中每一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这些信息。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反抗和叛逆心理以及求新性,他们试图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发展自己的个性,互联网络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因而,受到了青年学生的极大欢迎。
问卷数据:总发放问卷200张,回收有效问卷193张。
高达98%的人说上网,称上网学习有影响的有87% ,对体育活动有影响的人12%,对看电视、看报、读书等有影响的有44%(多选),有59%的人觉得上网会影响到生活习惯。大部分人一般上网时间在1-2小时,极少部分1小时以下,也有一部分人在2小时以上。中学生基本上网聊天、游戏与学习分别达90%,88%,63%(多选)。基本都在家里上网,有95%。
调查结果
1.绝大部分中学生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1)中学生上网,首先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2)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半多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腾讯、搜狐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大部分是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1)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2)互联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地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3)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4)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1)容易上瘾;(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3)容易荒废学业;(4)网吧问题;(5)网上交友问题。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1)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2)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3)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与别人沟通等性格。
五、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1)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2)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3)对网吧非法经营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六、针对问题的建议
1.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抵御网络不良影响的能力。
2.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吧的经营行为,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青少年上网问题,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获得知识,也能把人推向犯罪,关键是怎么利用网络。这不仅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青少年自身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青少年善用网络,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上网的乐趣,才能让网络发挥他真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