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关工委,教育系统关工委:
根据县委宁党发〔2013〕6号文件《2013年宁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意见》的要求,县关工委继续开展“三好四无”创建及提升复评活动。县关工委分片设立巡视指导组,走基层、深调研、强服务、促发展,按组织发动、示范先行、巡视指导、分片推进、创新考核的步骤,稳步推进村(社)校共建“三好四无”创建及巩固提升工作。16个创建村(社)和65个复评单位通过考核验收,“三好四无”创建面已突破50%。现将考核验收的主要情况通报如下:
今年的创建及巩固提升工作在各级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重视、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各级关工委积极工作下,夯基础、强队伍、重教育、注关爱、创特色,工作深入,发展有了新趋势,工作有了新进步,创建有了新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我县“三好四无”工作品牌:
一、认识提高,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把创建和复评工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创建村更是大力支持,全力推进。一是各村(社)都组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统筹规划,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抓,职能部门集体抓,全员合力共同抓的格局。二是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各村普遍发出《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有的还开展创建动员大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创建活动,支持参与创建工作。三是领导思想重视,以身作则。在验收工作中,基本上都由村书记汇报,班子成员基本到场,重视程度也有提升。村干部抓创建工作亲力亲为,如深甽镇柘坑张村党支书张华富对关工委所需经费、场所和要求一律开绿灯,并予以解决;长街镇连浦村党支书刘聚位,亲自编撰工作台账;西店镇滨海村邵建芳身兼二职,成为村和企业关工委双主任,并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强化队伍,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村级关工委领导班子结构出现新趋势,从配齐向配强发展,更注重“五老”主体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村级关工委配上了常务副主任,并由热心关爱工作、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老同志担任,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专人抓,有专人管。越溪乡基本上所有村都配备常务副主任;西店镇22个村有18个村配了常务副主任。同时各村(社)还积极发动返乡大学生、有特长的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组成志愿者队伍,扩大参与队伍的面,做到老中青三结合,实现强班子、扩队伍。梅林街道新庄村建设两支队伍,即老娘舅“五老”专业队伍和外来工和谐促进会,积极参与和创新社会治理。
三、健全机制,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创建活动中,各地因地制宜,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夯实关工委基础建设。在组织网络上,形成了党政搭台,关工委唱戏,“五老”和村官主演的“三好四无”共创组织网络。在制度建设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学习制度、议事制度、助学奖励制度、协调联动等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在台账资料上,按照创建要求,规范立档,做到外观大方、数据准据、内容充实。跃龙街道东观社区关工委还建立电子台账,打造数字化关工委。同时做到关工委工作有经费、办公有场地、组织有牌子、活动有阵地。涌现出深甽镇柘坑张村文化中心、桥头胡镇丁家村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青少年活动阵地。
四、建立基金,奖学助学面进一步扩展
在创建活动中,各地关工委着力构建“教育、服务、关爱”为宗旨的服务机制,积极创建关爱基金,并设立《关爱基金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一是多方筹集基金。桥头胡街道五联村支书、关工委主任王荣秀为筹集关爱基金,四处奔波,不怕累、不怕苦,筹集资金5万元;在桑洲镇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的联合发动下,结对单位有西店广德寺、团市委、广东商会、宁波空巢老人俱乐部;梅林街道50%创建村有了关爱基金;越溪乡信干山村关工委通过跑乡镇、跑企业、跑有关部门的“三跑”方法募集基金;胡陈乡永和村支书、关工委主任王素芬发动亲戚等,设立基金达13万多……二是开展奖学助学活动。应家村规定考上重点大学奖8000元、考进重点高中和二本的奖励3000元等,每年奖学助学5-6万元。西店镇溪头村帮扶贫困生55人,资金达8.125万元。广东商会结对桑洲镇80名学生,每人每月200元,直至中学毕业。岔路镇山洋村对考上高校的学生或入伍参军的青年都给予经济奖励;大佳何村对考进重点中学及二本以上的大学学子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对家庭困难的给予特殊关照。通过系列关爱活动,营造了助学扶贫、崇学尚优的社会氛围。
五、迈向六好,创建质量进一步提升。
通过创建,基层关工委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班子健全发挥作用好、制度完善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场地资金保障好、帮扶结对成效好、‘四无’目标实现好”“六好”关工委迈进,促进创建活动向更实、更好、更高层面发展。一是创载体,重宣教,深化系列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思想现状和村(社)校实际,在创建活动中,组织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的大好时机,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健康向上的教育活动。在验收座谈中,村干部普遍反映,通过创建工作,村里青少年活动经常化,让孩子们课余有活动参加,有场所交流,促进青少年道德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尊老敬老的传统得以进一步巩固。许多村还实现青少年多年无盗窃行为、未成年人无犯罪。主题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各创建村(社)每年都按县关工委部署开展主题活动,今年开展“放飞理想,追求梦想”主题教育活动。跃龙街道个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设安全、国学教育、科普、文体等活动,社区假日教育硕果累累,车河社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00分,开展图片展、签名活动3次,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专题教育活动有声有色。各地不断拓展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教育效果。一市镇开展“夕阳托朝阳,朝阳映夕阳活动”活动,达到老少“同学、同乐、同勉、同进”;桃源街道阳关社区关工委等开展安全自护教育系列,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桥头湖街道五联村以“居士陵”为依托,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暑期班活动,传承国学经典。二是抓共享,创示范,优化阵地建设。各地关工委在创建中,重联合,抓共管,实现资源共享,涌现出前童镇小汀村、胡陈乡永和村、黄坛兴坛村等一批创建示范点;力洋镇打造六类教育阵地;前童镇中心小学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少年宫……各地还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教育讲堂,如三省讲堂、正学讲堂、石镜讲堂、青春讲堂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使创建活动教育有内涵,工作有特色,创建有品牌,关工委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群众也更加信任,树立了关工委的好形象。三是建队伍,重关爱,强化“五老”作用发挥。各创建单位都积极构建“一体四翼”关爱工作队伍,形成以“五老”为主体,各部门、社会各界相配合的工作团队,开展帮教、帮困、帮学的“三帮”活动,做到思想上疏导,生活上照顾,学习上辅导。跃龙街道怡惠社区的蒲公英护苗队,组织了8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常年坚持为辖区内学生护送;梅林应家村组织6名退休教师为贫困学子提供无偿学习辅导;新庄村金属制品厂女职工董琴连续8年结对2名寒门学子,直至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强蛟镇上蒲村老同志连续三年对10名结对对象给予帮扶关爱,使他们表现明显好转。四是创特色,凸实效,活化创建工作方法。各地因地制宜,做新、做实、做细、做深,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局面,创建活动呈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喜人景象。越溪乡、一市镇、前童镇创建“五好”关工委各有特色:越溪乡重基层建设,重“五老”作用发挥,重学习培训;一市镇关爱弱势群体,扶贫助学力度大;前童镇关爱活动有实效,“六一”开展慰少数民族儿童活动,营造各族一家亲的氛围。
总的来说,通过村(社)校共建“三好四无”创建活动,夯实了基层关工委基础,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根本,载体创新是关键,长效机制是保障,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是保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创建率达90%,有的才40%;部分地区思想认识存在差距、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个别存在“应景式”创建现象;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尚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亟需凝练特色,擦亮创建品牌。
今后创建工作要在完善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抓两头促中间,做到“五突出”:在班子建设中突出“五老”常务副主任的配备及配强;在阵地建设中,突出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在保障机制上要突出有经费、有场地;在关爱服务中要突出建立关爱基金;在工作方法上要突出务实创新。努力把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