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4-08-06 阅读:次 来源:象山县关工委 |
铭刻在五狮山下的记忆
7月7日是全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今年的7月7日,深邃的天空又下起一阵阵的细雨,带着独特的记忆飘洒在象山的土地上。我再次站在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陈列馆前,沉重的心情又加上了一抹庄严的肃穆。苍天的雨潮湿了空气,氤氲着悲伤的味道,落寂地诉说着五狮山下的历史。面对巍峨的山峦,葱郁的树林,我仿佛看到了1941年5月18日,500余名衣不遮体、面黄肌瘦从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被日军强行抓来的劳工,一步一倒地来到氟石矿,从此,这片清净的土地上充满了腥风血雨、毒打杀戮……。走进陈列馆,砖混构筑的“十”字形方柱耸立在中间,上书侵华日军侵占象山始末时间。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6月到1944年的四年半时间里,日本侵略军杀害的同胞达到4000人以上,其中对象山轰炸达40余起,炸死70余人,炸伤100余人,毁房4000余间,船只100余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余亿元(旧币)。他们杀人放火,劫掠民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在陈列馆内,有展出的反映象山抗战时期的照片、图片200余幅,分为六部分,系统地反映了象山军民抗日斗争的真实历史画卷,深刻地揭露了侵华日军在象山的累累历史罪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洋日军华中矿业公司”遗址地处教育基地西部,行走在静静的遗址区,昔日日军营房、伙房、弹药库及碉堡遗址历历在目。据史料记载,为了镇压外地劳工和侵占象山全县,日军在茅洋及溪口一带驻有重兵,最多时总兵力达千余人,在矿区外围还驻有伪军数百名。我眼前仿佛重现五狮山下滴血的刺刀、杀人的枪口、毒打的棍棒和劳工们伤痛的呻吟、被打的哭喊、临死的泪滴。在上胡山脚的“万人坑”遗址前,有一座古朴简洁的六角碑亭,碑立于六角亭内,上刻“毋忘碑”三个鎏金阴文大字,系原中顾委委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铁瑛所题,背面碑文,记述了驻茅洋侵华日军屠杀劳工们的罪行。碑亭旁,则是“万人坑”遗址,遗址中仍有累累白骨、森森冤魂。据史料记载,从1941年5月至1945年5月,四年间,被日军侵略者杀死的劳工共4000余人,其中病死、累死、冻死、饿死、杀死的被丢进“万人坑”的就多达2700余人,至于被矿井压死的和抛尸在“万人坑”的劳工就无法计数了。可以这样讲,从1941年5月至1945年5月的四年间,日军在茅洋抢劫的10万吨砩石中,每一块都浸透着死难劳工的鲜血和汗水。肃立在“毋忘碑”前,面对“万人坑”的累累白骨,思绪万千,这一刻雨在天穹低低地哭泣,寄托着一个后辈饱含热泪的心;这一刻山溪流水呜咽似泣,仿佛是在抚慰着冤魂那孤寂的亡灵。巍巍的五狮山在雨中与树林混为一体,时而隐现劳工们不屈的身躯,时而展现象山人民顽强抗争的战斗身影……。
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七十六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回眸历史,岁月悠悠。现今的象山一片繁荣、一片欢乐,现今的五狮山下,一派幸福、一派祥和,岁月可以抚平痛苦,但历史却不能忘记流逝的记忆。作为一代后人,我们决不能忘记铭刻在五狮山下的记忆,牢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和抗争的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这就是陈列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和意义。(象山县关工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