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浦街道社会组织众多,而这些社会组织的参与者主要为“五老”人员。街道通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引导社会组织中的“五老”人员投入到关爱青少年工作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关爱力量。
(一)打造“一刻钟课堂”学习阵地。一刻钟课堂孔浦二村社区面向外来人口开设免费学习班的公益社会组织。街道结合教师资源队伍和外来青少年的需求,充实一刻钟课堂学习内容,并将课堂划分为五大类:技能类有电脑培训、插花培训、剪纸编织类;文化活动类包括教唱歌曲、教健身操和健身舞、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等;知识类包括识字课、数学课、送知识上门;健康类包括家庭生活小常识、常见疾病预防、急救知识;礼仪类包括服务礼仪、礼仪花卉、社交礼仪等。同时,街道对社会组织的师资队伍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并邀请辖区高校、共建单位的志愿者成为一刻钟课堂的志愿讲师。
(二)打造“艺术援教”文化阵地。“艺术援教队”为街道专门为新市民子弟提供免费艺术教学而成立的社会组织。“艺术援教队”将辖区内的新市民子弟组织在一起,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解决民工子弟在暑期无人看管的安全隐患,同时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并提高艺术道德素养。一是开展多样化课程。艺术援教的常任老师有退休舞蹈教师,有幼儿园老师,还有来自宁大艺术学院的志愿者。根据每位老师的特长,开设了京剧班、器乐班、舞蹈班、书法班等。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到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课程。二是精心组织演出。街道积极组织他们深入甬港福利院、辖区部队、社区广场晚会等地进行表演。如8月份的“欢歌笑语促和谐”慰问演出活动、11月的楼群文化艺术节晚会等。通过为新市民子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也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宁波。
(三)打造“老教师俱乐部”实践阵地。街道的老教师俱乐部是以宁大老教师为主体成员,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街道充分发挥老教师俱乐部的力量,通过“老少结对”,带动青少年参与到志愿服务及学习实践当中。如,社区未成年人到老教师阳光实验基地认领花草,自己看护、养护认养的花草,从而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在老教师俱乐部的带领下,组建了“红领巾”志愿环保队,每逢一、三、五,便活跃在社区的背街小巷、公园,参加拔杂草捡垃圾活动,既教育了居民群众要遵守“十不”规范,提高环保意识,又美化了社区的环境。(孔浦街道关工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