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要闻 > 孝德教育专题
工作要闻    
  领导讲话
  视点
  文件
  财政预决算
  简报
  媒体报道
  孝德教育专题
  关工先锋展示
网站搜索    
  孝德教育专题  
弘扬慈孝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时间:2016-01-07   阅读:次   来源:市关工委
【文字

——周巷镇教办关工委2016年孝德教育实施方案
 

       一、现实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首超10%,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把慈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应看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疏离,一些地方孝亲敬老风气日益淡薄,养老孝老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家庭子女虽多,老人依然生活困难;极少数不孝子女,不讲道德良心,屡屡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抢夺老人财务,侵占老人住房,干涉老人婚姻,有病不给看,饥寒不去管,甚至虐待打骂老人;有些空巢老人形单影只,寂寞无助。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友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不仅是物质繁荣的社会,也必须是真情洋溢的温馨社会。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亲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如今,随着我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维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秉承起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了解爱的内涵,体验爱的情感,懂得爱的责任,增加爱的智慧,学会爱的奉献,携起手来,为和谐中国奏出最强音。
       “慈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之后,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出国家要“申之以孝悌之义”。他们都把慈孝作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仁孝闻天下;西汉小黄香身暖其亲之衾,号曰“天下无双”;当今好儿郎张辉捐肝救母,入选全国好人榜……他们都在诠释慈孝这两字的深刻含义。“慈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关系凸显,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现,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使得我们学校、家庭、社会舆论导向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片面地强
调了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滑坡。慈孝——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在此背景下,我们亟待提高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慈孝文化,传承中华美德,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把慈孝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如鱼得水,因为慈孝教育不仅涉及到认知,还涉及到情感、行为,它单靠讲与听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诚然,“弘扬慈孝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慈溪有悠久深厚的慈孝传统,历代孝子、孝女层出不穷。慈溪的慈孝文化内涵由本能流露的孝亲之情扩展至睦邻、助人、惠众的层面,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直至民胞物与的博大之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倡导,慈孝文化进一步生发展绎。弘扬慈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发展、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社会的构建、时代精神的培育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二、活动主题
       弘扬慈孝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 活动宗旨
       中国古人以孝治天下,以我们现在价值观理解,孝是人生中最基础的一项道德品质和做人修养,行不了孝,就齐不了家,更治不了国,对社会也不会有责任感,就谈不上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德是人们一贯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孝德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也有其不同的含义,在新时期孝德更是具有更深厚的内涵。要把“慈孝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突破口,重在让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务必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和各种措施,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慈孝’”“为什么要讲‘慈孝’”“怎样去践行‘慈孝’”,注重“慈孝”教育目标、内容、过程和教学手段等的层次性,提高参与“慈孝”教育活动的自觉性。
       1.知“孝”理。通过故事、影视、征文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了孝的一些知识,懂得孝的道理,掌握与长辈相处之道及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规范等。
       2.树“孝”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通过开展“孝心无价,亲情永恒”的“慈孝”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尊敬父母既是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
       3.育“孝”情。倡导“慈孝、平等、礼让、互助”的文明风尚,形成浓厚的“慈孝”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对长辈的爱与感恩之情。
       4.扬“孝”行。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行孝是“慈孝”教育的目的和落脚点。行孝感恩要从内心做起,行孝感恩从孝敬父母走起,行孝感恩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行孝感恩就从今天做起。
       5.评“孝”星。要及时发现先进,及时表场,积极开展“孝德标兵”、“十佳小孝星”、“孝德教育最佳班级”等项目的评选活动,以点促面。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感,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奋斗、创造和奉献。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深入推进慈孝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慈孝、慈善、慈爱”的新时代孝德文化。通过孝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通过文明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谈吐儒雅、举止文明、情趣高雅,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根据市教育局关工委第三次孝德教育现场会议统一部署,制定活动计划,充分利用横幅、橱窗、板报等阵地布置孝德名言、孝德成语故事、“慈孝”文化走廊等,营造出浓郁的“慈孝”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动员大会,明确“慈孝”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及措施,使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根据活动计划,精心组织,高效推进。通过各项活动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全体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健康成长。整个活动分为下列部分:
      1.“学孝”。
     (1)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充分宣传教育,让学生懂得孝德的内涵及其深刻意义。充分挖掘中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慈孝”教育内容,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慈孝”的书籍,广泛搜集和交流我国古代孝行故事、现代伟人行孝事迹和学生身边的孝德故事,表扬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明确努力目标。通过“学孝”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行孝”、“传孝”行列。
     (2)利用课间或班会课学唱一首“慈孝”歌曲。推荐歌曲:《懂你》《感恩的心》《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母亲》《父亲》《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回家真好》《同一首歌》等等。
     (3)组织学生开展“孝养、孝敬、孝顺、孝思”四孝日常认知活动。把“慈孝”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经常性接受“慈孝”教育,使孝道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
        2.“行孝”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践行孝道的人,必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知“孝”是基础,行“孝”是关键。大力开展“知孝、行孝、扬孝”活动,弘扬慈孝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开展“五个一”、“六个心”活动,争当“小孝星”活动(见附件)。引导学生形成“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区做个美好少年”的共识,教育学生努力做到生活自理,积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多面向社区参加公益性活动。
        (2)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如“为父母洗一次脚”、“筹备一顿温馨晚餐”等,让孩子们在换位思考和换位劳动中体验父母的辛劳,从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要布置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激信,向父母汇报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家人的感激之情,从而促使学生用心去体察父母,以能长怀感恩之心。
       (3)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结合教育部开展第19届全国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教育读书实践活动,如开展“慈孝如溪,感恩如泉”、“孝德无价,感恩永恒”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如写封信、谈谈心,绘画或自做贺卡、提个建议、送句温馨的祝福等,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来报答老师厚重的师爱。
      (4)开展向母亲献爱心活动。“情暖三月,爱在行动”——爱心微行动,讲古今孝子故事,做感恩父母子女。三八妇女节是开展这一活动的契机,各学校(班)应教育学生在这一天通过各种形式向母亲表达对她的爱心和感激之情,以实际行动践行孝德观念。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孝亲敬长,从家出发”、“让孝敬之风、感恩之风走出校园、吹向社会”。学校可组织师生前往敬老院爱心,去烈士墓进行祭扫,各班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到孤寡老人家中开展助老帮困活动,或走进村、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老人节”,组织学生开展“‘老人节’孝亲敬老——孝亲敬老构和谐、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可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慈溪市首届“十佳小孝星”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的《孝亲敬老倡议书》,并积极践行之。
     (6)举行孝德格言征集活动。各学校组织班主任积极动员学生编写优秀孝德格言,并进行交流和评比,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每班上报五条,学校可开展评比活动,择优送镇教办关工委参加评比。
     (7)积极开展微型德育课。微型德育课的主题应围绕倡导学生每个星期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互谅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化解矛盾与纠纷,共创和谐、美丽、幸福校园。
     (8)各学校(班)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孝德教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丰富本班的孝德教育活动。要通过创新,形成本校(班)的孝德教育特色,并形成孝德教育创新案例,学校可对班主任上报的创新案例进行评选,择优送镇教办关工委参加评比。
      (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评孝”)。
         1.各校(班)应注重家校结合,反馈活动情况,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关爱社会、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有责任感的“孝德之星”,为学生树立可信可亲可学的身边典型,从而带动全体学生掀起弘扬孝德、实践孝行的新时代风尚。
       2.召开活动总结大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并各选1名上报至市(镇)关工委。同时,进行孝德教育活动的光盘制作,参与镇教办关工委组织的(摄影和视频制作)评比。
       五、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明确“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读幸福经典从《孝》始”的道理,只有教会学生孝敬父母、师长,学生才能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爱自然,才会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只有加强慈孝教育,德育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慈孝教育不仅是学生德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现阶段强化“慈孝”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建幸福家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各校要向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家长宣传“慈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统一目标,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把“弘扬慈孝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孝德教育活动抓细抓实抓好。
        2.统筹安排,注重“整合”。各校要按教育局的指导意见和全市教育系统第三次孝德教育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活动计划,做到统筹安排。“弘扬慈孝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孝德教育活动除课堂教学外,还应与学校其他德育活动,特别是纪念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年10月22日)等活动结合起来,与省关工委组织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关工委开展第19届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市民素质提升年活动、镇关工委开展“全城共读《三字经》,传承民族好传统”、教办关工委开展“遵道守法·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和省文明镇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的经典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活动、乡贤精神教育和爱心行动紧密结合,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统一家长的思想认识,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要求同步实施同步评价。寒暑假和节假日的教育活动要做到与村(社区)教育活动紧密衔接。为了使教育活动产生更好的效果,各校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知、情、意、行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的“践行”环节,把“学孝德、明孝道、知孝理、践孝行、评孝星”活动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还要注意把加强正面引导、树立先进典型与剖析改正倾向性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校在制定具体活动计划的同时,要制定好配套的宣传工作计划,利用各主流媒体和各校自身宣传渠道,以专题、专栏、专访等形式,加大对孝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孝德教育氛围。要发挥“五老”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鼓励他们当好“慈孝”教育的报告员、辅导员、宣传员和培训员,引导广大青少年崇尚孝德、弘扬孝心、践行孝道。要重视孝德教育,切实加大保障力度,持之以恒,抓紧抓实,使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4.各校上报活动的材料一览:(2016年9月30日前发至电子邮箱:zxjbggw@163.com上报镇教办关工委)
    (1)以“孝德活动”为主题的微型德育课教案(每校1—3个)。
    (2)学生优秀书信(每校2——5篇)。
    (3)孝德格言(每校5——10条)。
    (4)学生活动的照片和视频(每校照片有质量,不少于5张,一段视频)。
    (5)活动创新案例(每校至少1个)。
    (6)尊师孝亲或爱父母的贺卡(每校2至5张)。
    (7)手抄报(每校2-3张)。
    (8)镇第三届“十届小孝星”推荐1名(耕民中学和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最多可推荐2名)。
      附件:
      1.《关于孝德教育活动“五个一”“六个心”的具体内容》
      2.《好孩子家规新十条》《好父母家规新十条》
 
 
 

                           (周巷镇教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二Ο一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