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浦村位于长街镇最西部,沿海南线公路穿村而过,地处胡陈港畔边,是宁海进入长街的第一村,由沥头、河里、连浦、横洞、中下塘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620户2045人,其中未成年人有307人,特困青少年有12人,留守儿童有16人。
近年来,在县、镇关工委的指导和关怀下,我村以市级“五好”关工委创建为契机,健全组织网络,创新活动载体,发挥“五老”作用,着力规范,引导创新,打造品牌,多举措促进村级关工委工作深化发展,实现了“组织网络化、制度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工作特色化”,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被县关工委授予“村校共建‘三好四无’创建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被市关工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识到位,责任明确,领导班子配备好
加强关工委班子建设,选好配好班子的领头人,是基层关工委做好工作的关键。为此,村两委会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做到思想认识、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关心支持“四到位”。我村关工委主任由村支部书记亲自挂帅,同时选派村中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担任常务副主任,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落实。此外,还根据换届情况,把共青团、妇联、民兵、老年协会等组织负责人吸纳进班子,对村关工委班子的成员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充实。与以往相比,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重视队伍建设,“五老”作用发挥好
除了班子骨干队伍,我村有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离任村干部、优秀老党员、抗战老兵若干人,组成了关心下一代“五老”队伍。他们政治思想坚定,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是连浦村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我村“五老”和村志愿者一起组建成了五支队伍:一是理论教育队伍。这支理论队伍有10多人,是由村中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和老教育工作者组成。结合我村“樟树故事会”、“好乡亲讲好故事”等活动,开展理论教育活动。二是义务监督队伍。全村以“五老”为主体建立起了一支义务监督员队伍10多人,积极参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三是家长共建队伍。由村中有一技之长的家长组成,对青少年进行技术培训和咨询,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四是文艺宣传队伍。这支队伍有50余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把关爱工作寓于文艺演出之中,增强了教育工作感染力。五是志愿帮扶队伍。组织村中的青年志愿者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帮扶贫困青少年,帮教失足青少年。
三、抓制度建设,工作制度完善好
为了有效地保证我村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消除活动的空白点,实现组织的全运转,村关工委进一步细化完善关工委工作制度:
例会制度:每年定期召开班子和“五老”会议4次,研究青少年教育活动计划,特别是寒暑假前都要召开会议,具体安排假期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形式,以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
定期研究制度:每年召开2-3次主题研究会,听取工作汇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完成时间,同时分析当前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群策群力,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学习制度:关工委员会成员除了日常自学以外,要做到每逢会议应有事先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有关宣传资料和工作方法。村关工委每年至少2次组织关工委班子成员及“五老”参加各级学习培训。
活动制度:活动制度:关工委结合“春泥计划”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每年至少四次,并有详实的记录。
检查评比制度: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评比,对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和优秀青少年进行表彰与奖励。
同时,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认真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基本台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立卷归档,专柜存放。
四、积极探索,丰富载体,教育活动开展好
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农村基层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村坚持点与面上工作的双向互动,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青少年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创新,开展青少年特色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着力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认真摸清全村“留守儿童”情况,做好“留守儿童”调查摸底登记,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家庭情况,制定并填写“留守儿童”登记档案。通过调查统计我村共有“留守儿童”16名,并分别落实两名志愿者、两名“五老”人员进行结对帮扶。结对人员每月走访一次“留守儿童”,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多与他们谈心,鼓励支持孩子们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2、成立连浦村关爱基金。我村关爱基金成立于2014年2月,是在县关工委的帮助下,和浙江省围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爱心企业家冯全宏董事长全力支持下建立的,到目前为止,冯董已捐赠20万元作为连浦村关爱基金资金。我村关爱基金专人专管,专款专用,用于帮助困难,奖励优秀,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热情。2012年评出三好生、学习积极分子与进步奖共44名,帮扶困难学生助学金6名,考上知恩中学1名。2013年评出三好生、学习积极分子与进步奖共63名,帮扶困难学生助学金6名,考上知恩中学1名。2014年评出三好生、学习积极分子与进步奖共68名,帮扶困难学生5名,考上知恩中学1名。2015年评出三好生、学习积极分子与进步奖共73名,帮扶困难学生助学金3名,考上大学本科3名,考上宁海中学3名,考上知恩中学1名。2016年考上大学本科3名,考上宁海中学2名,考上知恩中学1名。“关爱基金”的发放使我村关心下一代的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崇学争优积极性更加高涨。
3、开办假日学校。暑假期间,村关工委以“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愉快的暑期”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五老”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依托与海曙少年宫结对平台,结合春泥计划,开办了连浦村“假日学校”。“假日学校”安排以“走遍连浦环村行,争当环保小卫士”、“看望走访老党员,党史教育不可忘”、“暑期安全听堂课,安全教育要牢记”、“暑假作业有辅导,学习教育不可废”、“点赞奖学好榜样,标杆教育我先行”等为主题的暑期课程。让孩子们有一个既能玩又能学的“七彩夏日”,又解决了家长对学生安全问题的后顾之忧。
4、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我村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列入教育主题的重点来抓,积极利用“法制宣传日”邀请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对青少年和广大村民进行各类法制教育,尽量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除此以外,我村还通过组织青少年收看法制宣传教育讲座,法制宣传片等方法让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起到了良好的教育警醒作用。
5、手拉手,心连心”结对活动。我村与海曙青少年宫结对,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孩子农村一个家、城里一个家。结对活动已经开展了五个年头了,我村小朋友和海曙少年宫的小朋友结成了手拉手好朋友,每次活动他们一起分享礼物、感受童玩空间,同吃同住同游同乐,感受城市乡村生活的美妙。
6、依托文化礼堂平台开展各类活动。如“六一儿童节”、“文明礼仪教育,七岁开蒙,国旗下宣誓”、“趣味运动会活动”、“写画大赛”、“流动科技馆走进连浦村”“参加西岙村历史文化”“参加下洋涂围垦工程”“参加佳田农场生活体验”“参加围海电影拍摄演员”等活动,充分依托文化礼堂平台对青少年开展各类教育、读书、文体和劳动实践等活动,使他们增长知识、快乐成长,增强和培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
此外,做好村、家庭、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避免重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厌烦心理,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整合资源,工作保障落实好
针对基层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场所少、“五老”工作平台缺的问题,我村把创设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作为抓基层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来抓。村关工委积极发掘村内各种教育资源,结合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经常性地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青少年收看科教、爱国等教育性节目;二是开放村图书室,对青少年进行免费的开放借阅,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和重大建设工程,挂牌设立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四是积极参与镇里主导的学生社会教育、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五是协助创办假日学校、校外辅导站等小型教育实践基地。“五老”在这些基地里,组织引导青少年开展各类教育、读书、文体和劳动实践等活动,使他们增长知识、快乐成长。此外,通过多种途径,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经费使用节俭、合理,经费管理规范。
我们深知我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形势的飞速发展,我们在青少年教育、成长的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将以市级“五好”关工委创建为契机,以实干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重点在于抓思想教育不动摇,抓“五好”创建不放松,抓队伍建设不马虎,抓活动开展不间断,抓工作成效不懈怠,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向好字迈进,向实处着力,实现“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活动、好效果”的一流队伍和一流业绩,持续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连浦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宁海县长街镇连浦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