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8-11-05 阅读:次 来源:象山县关工委 |
知行合一 砥砺前行
每一次侧耳倾听,庄严的国歌嘹亮响起,每一次抬头仰望,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心总有难抑的振奋。那是一支号角在吹响,吹响新长征的冲锋号 ;那是一团火焰在舒展,舒展我们心头的浩然之气;那是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们坚定地向前。
实践路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指引着我们昂然前行。
“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知行合一”,则更是我们立身行事成就事业的一大要领。
前几天随父母去了王阳明故居纪念馆。在门口处,是一座高大的王阳明像,是一位志在千里的老将军的样子。走进大厅就看到高挂的“真三不朽”四个大字,这是历来对王阳明一生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皆居绝顶的确切评价。转弯向前走,是颇有神秘色彩的瑞云楼,这里陈列着印证王阳明一生重要事迹的物品。从龙场悟道到平定宸濠之乱,不胜枚举,回顾他的一生,不仅诗词书翰,领一代风骚,而且熟读兵法,娴于韬略。
走着走着,我被这些端庄大气的建筑吸引,更赞叹王阳明这位圣贤的一生。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最后一个参观的地方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思想的继承。习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提到王阳明,综而言之,基本上是分两个场合,一是对官员,二是对青年。官员的“致良知”,是我们社会努力的方向;而青年的“知行合一”,则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希望。
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寥若晨星,其一便是王阳明。他的著名思想“知行合一”,讲的是你若明一理,当付诸实践,若实践与此相符,便是“真知”。他的“知”,并非普通一般读书所得之道,而是在跌宕漂泊的人生中悟出之理。是被流放、斗奸臣、平内乱中的奋发突进,这是精神上的“百死千难”,此“百死千难”便是实践,是可贵的实践精神。“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行”又非仅仅是与“知”对应的行动,也不是局限于具体的实践活动。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即是行。”习总书记说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这中国梦不仅是认知上的宏伟蓝图,更是前进路上的切实践行。
当代青年是行走在时代前端的开拓者,先行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核心所在。想要为中国梦献出自己的力量,我认为“知行合一”是至关重要的一条。习总书记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知”的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古今中外文献资料中的一切精华。要有“拿来主义”的头脑,勇于并善于接受和运用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为我所用。“行”则更为重要,要把真理及其认识付诸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知”的目的和归宿。我们必须明白,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我们只有带着信仰,带着使命,带着责任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并切实地把思想理念与实践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才能真正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忽又记起,钱学森数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全部知识与智慧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开创了举世瞩目、石破天惊的中国航天事业;袁隆平把自己在农业方面的学问化为日日夜夜在稻田地上辛勤劳作的背影;三所著名研究所的年轻学者们终日攻坚,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何其伟大!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将见证“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成为现实。我们无疑又是任重道远的一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青年应用知识为青春谱写成长之歌,用实践为梦想播下希望的种子。习总书记说:“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用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既然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就要整装进发,披荆斩棘,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撸起袖子踏实干,不辱时代之使命。
每次红旗冉冉升起,那不仅是一团火焰的舒展,更是凤凰渴求的涅槃,那是用无数志士的鲜血染红的中国梦啊!于是我的心更加澎湃。我们要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汇成中国梦。
红旗飘飘引我路。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宁波滨海学校 高二 王 珏 指导老师:石才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