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孝乃天之精,地之义,德之本也。”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更是形成个人品德之根源。小曹娥镇因孝女曹娥而得名,自古以来崇孝之风盛行,孝德传统源远流长,孝德榜样层出不穷。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运用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优势,发掘乡土历史人文底蕴,确立了以“践行青少年24孝,培养最美孝德少年”为核心的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孝德实践教育,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深化孝德情结,使学生在历史文化熏陶中增强道德意识,树立感恩与责任意识。
一、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青少年24孝”诠释“新型孝德”
在原有孝德研究实践基础上,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的孝德研究团队又赋予更加灵动、紧扣时代脉搏的“孝德新内涵”,对青少年提出“珍己、孝亲、推恩、爱物”。“珍己”是孝德的起步,珍己即珍惜自己的生命,关爱身心的健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亲”包括养亲、敬亲、尊亲,古人云:“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也就是孝亲分三等: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推恩”是孝德的新境界,从孝悌、齐家开始,逐步推及他人,推及社会,推恩乐善。“爱物”乃孝德的大延伸。爱物即爱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孝德研究团队根据以上的研究提炼,根据学生教育实际,根据“古代24孝”、“新24孝”提出“青少年24孝”,如:第11孝—敬亲“爱要大声说出口,勇敢表达对家人的感恩”;第7孝—养亲“我会当家我能行(会烧四菜一汤给家人品尝)”。用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短语,根据“珍己、孝亲、推恩、爱物”的新型孝德核心,编撰“青少年24孝”,成为青少年学习孝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指南。
(二)“华夏孝德网”弘扬“新型孝德”
2016年3月30日上午,大型公益网站----“华夏孝德网”在小曹娥镇正式开通上线。“华夏孝德网”以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孝德研究团队为创作核心,将孝德文化建设与互联网积极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新平台,创新新方式,不断提升孝德建设水平”,以更开放、更博大的胸怀共同宣传、引领、示范孝德文化。 目前,“华夏孝德网”专注做好5大版块2个专题,分别是孝德新闻、孝风文苑、孝德榜样、孝德研究、孝德讲堂等五大版块和大家说孝话、孝德志愿者两个专题。成为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网站,成为中心小学关工委孝德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工作平台、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空中课堂、孝文化研究者借鉴参考的资料库。
(三)“立体孝德课程”悟道“新型孝德”
学校关工委在广泛征集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孝心 爱心 诚心》校本课程教材于2009年投入使用,教育目标立体化。立体化的课程内容: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套教材共分六册,一到六年级上、下合册。每一册分三个单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每个年段均为20课时。并设置课前准备、实践操作、课后延伸版块,体现课程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原则,此教材于2015年初进行改版修订,现正处于校稿专家论证阶段。
(四)“孝德宣传队”践行“新型孝德”
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与镇关工委联合成立“孝文化宣传队”,从2013年6月成立以来,进村入企演出6场,展览3场,故事会等3次,企事业单位应邀孝德讲座12次,累计受众超万人。目前志愿者人数达百余人。如2015年《高举队旗跟党走 孝德少年展风采----孝文化宣传队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例如“知我家乡、爱我中华”第四届青少年书法作品展、“讲述红色故事 继承革命传统”讲故事大赛、赴滨海新城宁波金和锂电材料有限公司进行“高举队旗跟党走 孝德少年展风采”进企文艺演出、“美丽小曹娥 最美是孝德”第四届纳凉晚会等。“孝文化宣传队”已经成为孝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
(五)“最美孝德少年”相伴“新型孝德”
“日行一孝”习惯养成最美孝德少年,学校关工委注重孝德教育延伸至家庭、社区,在学校的“家校联系册”中,除了记录常规的作业布置外,还有一项“孝心作业--日行一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给的爱,从而学会尊敬与孝顺,学校设立亲情作业。
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连续九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寻找最美孝德小年--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小孝星”评选活动。发现身边最美的孝德少年,引导全体学生学习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做一个有孝德、践孝行的最美少年等在专版公示,并进行全校师生投票评选。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工作成效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孝德教育已经成为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的经典德育品牌。推行“新型孝德”,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使教师在家庭中成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在学校中成为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的模范;使学生在家是个“小孝星”,在校是个尊敬老师的好学生。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孝德行为。从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研究检测结果表明,学生孝德意识、孝德行为呈现良性变化,在学生中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好现象:孝敬父母的多了,责怪父母的少了;尊敬老人的多了,嫌弃老人的少了;讲究节俭的多了,乱花零钱的少了;主动做家务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学会感恩的多了,不懂礼貌的少了。
2.形成了孝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孝德教育活动以来,小曹娥镇的学生能积极宣传“知孝、学孝、行孝”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我们的老师能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在校能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尊重领导;在家能尊敬长辈、呵护子女,照顾家庭;在社会上能遵纪守法,做一个优秀的好公民。我们的家长通过学校开展的“小手拉大手”的活动,逐渐改变了不良的习惯与行为,也能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3.赢得了学校社会地位和声誉。通过孝德教育活动,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实实在在地做了许多工作,也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扩大了社会影响:
2012年10月,浙江省“孝文化进学校”启动仪式在小曹娥镇中心小学举行,浙江民政厅副厅长、省老龄办主任苏长聪等省有关部门领导和宁波市、余姚市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凤凰等十多家媒体全程支持。
2014年4月14日下午,浙江省第三届“浙江孝贤”表彰活动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小曹娥镇中心小学荣获“浙江孝贤集体”称号 。
(二)经验总结
1.结合学校实际、找准切入契合途径是关键。“孝文化”是小曹娥镇和谐文化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和最亮丽的名片。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深入挖掘孝文化丰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慈孝传统,积极探索孝德文化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原有孝德教育中的不足,为校园文化建设拓开了新领域。
2.挖掘教育载体、发挥思想教育功能是核心。丰富有效的教育载体是我们在对孝德主题要求、教育对象特点、目标效果和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设计出来的,既充分考虑了单个活动载体的针对性和生命张力,又全面权衡了整个活动载体的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为了让孝德教育载体不留盲区,举办的活动涉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强调知行合一,全方位、立体化地走进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作为学校关工委积极出力。
3.整合有利资源、相关部门支持配合是保证。由于重视利用和整合多方力量与各种资源,正因为对孝德文化的传承,学校的学孝、行孝、扬孝的队伍不断壮大,孝德教育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方式得以迅速完善,孝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才得到充分保证。
三、孝德教育远景展望
随着学校新校舍投入使用,孝德教育显性的元素进一步凸显,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在此基础上将青少年孝德教育工作不断继承和发扬,深入挖掘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在砥砺前行中不断探索,打造品牌,追求卓越,将“孝德”牢牢扎根在青少年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