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工之窗 > 调查研究
关工之窗    
  领导讲话
  调查研究
  五老风采
  大事记载
网站搜索    
调查研究    
为特殊青少年打造幸福的阳光家园
时间:2018-04-27   阅读:次   来源:新碶街道紫荆社区关工委
【文字
       紫荆社区地处新碶老城区,是街道成立最早的居委会之一,目前有常住人口54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80余人,残疾人32人,助老助残是社区的一项重点工作。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那些智力残疾、精神残疾青少年,他们无法在学校接受正常教育,也很难找到工作,家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照顾他们,因此如何做好这些残疾青少年的服务工作,为家庭减负一直是我社区关工委在探讨的问题。
       一、阵地建设,完善设施
       阳光家园方案一经提出得到了区、街道的大力支持,多次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参观考察其他地区的助残工作。经过多次的会议讨论,社区决定将三号楼一楼作为阳光家园,既不与居家养老服务站冲突,又能有效利用站内的各类功能室。同时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在阳光家园设立独立的活动室、作品展览室、康复锻炼室、心理咨询室等。在桌椅、柜子的选择上,我们以明快、舒适颜色为主,配以墙面上充满童趣的绘画,打造了一个温馨而充满趣味的家园。
       二、“五老”志愿,爱心传递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特别需要有爱心、有耐心的人看护,因此街道为阳光家园特别配备了一名专职人员。但是依然不够,而让社工去长期看护他们又不太现实,由此我们想到了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在为老服务中,我们有邻里互助社,一对一结对帮扶老人,在阳光家园我们可以成立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在初期入托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实行每天一人轮岗值班的方式,保证每天有人照顾他们。
       想法一提出,我们就快速行动,通过张贴通知、网站宣传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征集志愿者。很快一些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们主动前来报名,他们纷纷表示反正他们平时也闲在家里,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就这样,阳光家园助残志愿服务队从起初的一个两个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并且都与入托的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每次见到这些“五老”志愿者,孩子们都会亲切地叫爷爷奶奶,并主动和他们拥抱。
       三、广泛宣传,真诚走访
       有了实施日托的场地,如何让特殊家庭了解我们的阳光家园,放心将家庭成员入托到社区成了一个难题。我们想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多宣传、多走访,首先让一位、二位残疾人入托,真正做好日托服务工作,让家人放心,残疾人开心,阳光家园才能慢慢发展起来。
       于是社区关工委在街道的协助下,排摸了户口在新碶街道的智力残疾、轻度精神残疾的特殊家庭,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告知他们紫荆社区校外青少年教育基地——阳光家园的具体情况,并邀请他们参加阳光家园启动仪式,实地查看一下。2012年5月18日,阳光家园启动仪式在我社区举行,区、街道领导、中医院医生、志愿者以及部分特殊家庭出席启动仪式。社区工作人员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了阳光家园的各类日托设施以及活动安排,内容包含学习、娱乐、康复、休息、饮食等方面。
       几天后我们的努力有了回音,家住新恒公寓的夏伟民(化名)先生表示有这个意向。我们马上和他商定好时间,走访了他们家。夏先生是机关干部,家庭条件优越,有一个20岁的儿子小明,有自闭症状。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明不怕生,也很有礼貌,就是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很小声。夏先生表示他们夫妻每天要上班,不能把他带在身边,他一个人又不敢出门,不利于他的身心发展。他对我们社区也比较了解,可以放心入托。我们把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形成小明的个人档案。随后我们和夏先生签订了入托协议。就这样我们阳光家园有了第一位成员。
       家住京华名苑的王杨(化名)女士有一个15岁的智障女儿小雪,当我们第一次打电话向她告知阳光家园的情况,并邀请她女儿来入托的时候,她十分犹豫,表示需要考虑一下。没想到随后的几天她亲自到我们社区来走访,详细了解了阳光家园的运作情况。最后她终于决定将小雪入托。我们联系好时间上门走访,并签订了协议。这之后另外几名特殊孩子相继入托。
       四、精心策划,阳光满屋
       为了让入托的孩子们在阳光家园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并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康复,社区关工委为他们精心安排了各类活动。每天早上,专职人员和志愿者陪同他们在康复锻炼室进行康复运动。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他们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我们为他们设计了排行榜,如投篮,谁投得最多谁就能得到一个小小的奖励。
       在礼拜一上午和礼拜三下午分别为他们安排了唱歌课和手工课,培养他们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虽然有些智障,但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在“五老”志愿者的悉心教导下,他们很快学会了一首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我们想到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学会放开心灵,于是决定让他们在庆祝第二十四个老人节文艺演出中进行表演。当我们把这个事情和他们沟通后,小雪第一个表示“我们要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随后他们一有时间就在“五老”志愿者的指导下练习。表演当天,他们站在台上一点也没有怯场,把自己学习的成果展现给爷爷奶奶看,当天到场的老人有400多位。他们看后纷纷表示这些孩子真是不容易。在手工课上,志愿者教他们折纸和剪纸,虽然他们的作品有些粗糙,但装裱起来后别有一番风味。
       为了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每个礼拜一下午,我们请来心理街道“五老”咨询师陈老师。他用他丰富的教师经验结合心理学知识为这些特殊的孩子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的人生经验交流课。
       除了让入托的孩子在阳光家园接受学习、锻炼、娱乐外,我们还安排了采风活动,让他们能够走出家走出阳光家园,和社会多交流。前不久北仑读者公园举办了菊花展,“五老”志愿者们带着入托的孩子们到公园观赏了各色各样的菊花,并进行了拍照留念。当他们拿到印出的照片时别提有多开心了。
       五、初显成效,砥砺前行
       阳光家园从方案策划、落成到正式有特殊孩子入托经过了5年多的时间,目前共有12位平均年龄18岁的轻度智障孩子入托。他们从最初的不适应、陌生到渐渐融入,学会每天自己来回阳光家园,学会和每一位社区工作者、五老志愿者打招呼,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我以后每天都要来,直到我老了。”这是不善言辞自闭症患者小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前不久他还在阳光家园度过了自己20岁的生日,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为他庆祝了生日,小雪也迫不及待地表示明年她也要在这里庆祝生日。
如今每天早上8点,入托的孩子准时到社区,从康复锻炼开始一天的阳光家园生活。中午在爱心食堂用餐,下午四点半准时回家。这种日托方式大大减轻了特殊家属的精神和体力负担。
       目前,阳光家园还处于起步到提升阶段,入托人数较少,体制还不够健全。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入托机制,加大排摸力度,进行多方走访,鼓励更多特殊孩子入托。同时引入简单的手工劳作,让他们学习一些工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实现“托养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片”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