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辉小学创办于1921年,以革命烈士“梁辉”命名,是全国70所“八一希望学校”之一。学校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校园内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梨洲街道革命历史纪念馆和余姚市党史陈列室。自2015年成立校关工委以来,始终把红色作为立校育人的最强底色,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校关工委被评为余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五好”学校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授予“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示范学校。
一、主动扛起政治担当,让红色精神旗帜高扬
近年来,校关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牢记“传承好红色基因”使命,坚持“红色铸魂、绿色筑梦”发展理念,努力培育时代新人。
一是亮出红色组织。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诸云启兼任主任、退任的校长袁梦静和德育副校长吴顺耐任副主任、大队辅导员姚华华任秘书长的关工委组织,邀请街道老领导杨兴娣为关工委名誉主任,邀请市志愿者协会才艺团黄幼君老师担任指导,聘请退教小组组长吴云桥和金尧忠、法制副校长何国斌、学校法律顾问毛鲁涛、书研会周裕聪老师等为学校关工委班子成员,班子中老同志达到62%以上。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服务”的工作职能,经常与老师交流,听取意见,共谋发展。校关工委有专门活动场地,挂有牌子,提供办公设备和用品,订有《中国火炬》等杂志,活动经费有保证。
二是建设红色史馆。在市关工委、市史志办和街道支持下,2018年在原“梨洲街道革命史迹陈列室”位置启动了纪念馆建设。今年6月5日,梨洲街道革命历史纪念馆隆重开馆,使之成为对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老校区内还有专门的余姚党史陈列室,在长廊里布置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图片展;绘制了梁辉烈士事迹和“冠佩会议”“上王岗战斗”等场景。步入这样的红色教育区域,学生自觉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更深感悟自己肩上的责任。
三是打造红色景观。学校关工委配合行政在校门口巨大的景观石上雕刻了一个醒目的“红”字;右下写有“红色精神、红色土地、红色历程”;校门对面的主体墙面上呈现“红色铸魂、绿色筑梦”8个办学理念;下面的LED电子屏滚动播出红色宣传标语;道路北边,矗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宣传牌;道路南边,布置“承革命传统,创红色校园”宣传栏。学生一进校园,抬头受教育,低头受启发。
四是创建红色中队。在市关工委的支持下,学校在24个班级中开展“英雄中队”创建活动,各中队以革命英烈命名,如梁辉中队、黄明中队、李敏中队等。每个教室门口都有统一布置的“英雄中队”阵地:张贴英烈画像、介绍英烈事迹、亮出中队口号、记录中队荣誉。教室后面的黑板报里开辟“英雄中队”专栏,不定期展示英烈素材、活动图片、心得体会等内容,引导队员争做红色传人,争创英雄集体。
二、主动扛起责任担当,让红色引擎动力强劲
校关工委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宣教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汲取精神营养。
一是开展红色系列活动。重点开展“红色七个一”:一年级观一次英烈事迹;二年级唱一首红色歌曲;三年级讲一次英雄故事;四年级写一篇红色影评;五年级制作一张红色小报,六年级参加一次模拟长征并写出一篇心得体会文章。此外,学校关工委还不定期举办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辖区内红色村落和革命史迹等。
二是坚持红色评价标准。建立了“红色伴我成长”考评制度,从态度、技能、效果三方面提出量化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把评价等第记入学生档案。同时学校出台班级“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考评细则,通过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是树立红色典型标兵。除开展美德少年、三好学生、阳光少年的评选活动外,立足实际开展“小小红星、闪闪发光”红色标兵评选。每年“六一”前夕,各班申报、推荐一名红色标兵,学校考评组确定“十佳红色标兵”,“六一”庆祝会隆重表彰。学校利用红色标兵表彰、升旗仪式光荣升旗手自我介绍、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播出等时机,做好红色标兵事迹宣传,分享经验,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三、主动扛起时代担当,让红色品牌引领新风
校关工委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主动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协调助力,不断理清思路,努力实践探索,逐渐走上了一条红色品牌引领的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坚持用红色精神提升。学校关工委通过“传、帮、带”,让教育人的人先受教育,让老师在红色熏陶中提升精神境界。年轻的孙卓娅老师秉着“农村学校老师就是学生家长”的理念,用仁爱之心呵护留守儿童,相关育人故事在《中小学德育》上发表;年长的鲁迎春副校长多年来默默资助困难学生,在今年赴贵州疗休养活动时,曾经受她资助成为望谟县伏开村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已成为中学教师的王福小伙子开车一百多公里,看望邀请鲁校长,成为学校美谈。
二是坚持用红色文化滋养。学校关工委通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发扬红色精神,帮助他们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604班姜旭东同学多年来和父母一起志愿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服务,获得“余姚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501班廖欣媛同学在母亲罹患癌症,父亲陪伴就医时,积极阳光地生活、学习,自愿报名参加市级各类比赛,获得市级“小孝星”鼓励奖,成为市“红通社”小主播。
三是坚持用红色品牌铸魂。校关工委以“红旗飘飘”为品牌,结合清明、六一、烈士纪念日、建队节,开展“清明追思”“六一逐梦”“公祭感恩”“建队放歌”主题活动,创编红色情景剧《光辉的青春》,举行红色演出,收到良好成效。通过红色教育,促进了未成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先后获得余姚市德育先进集体、宁波市美丽校园、宁波市文明校园、第六批余姚市德育特色学校,相关理论成果在CN杂志《校长参考》上发表,并获得宁波市教育关工委优秀工作案例、宁波市“我的德育观”征文二等奖、余姚市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典型案例、余姚市论文案例一等奖。
回首学校关工委工作,点滴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全体“五老”的通力合作和辛勤付出。今后,学校关工委将继续探索“红色”品牌的长效机制,强化立德树人,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