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五老园地 > 人物风采
五老园地    
  人物风采
  作品选璀
网站搜索    
  人物风采  
坚守在人生的又一个讲台——记北仑柴桥街道芦南社区“红播”宣讲团团长石信耀
时间:2022-10-12   阅读:次   来源:仑传 记者 李平
【文字

  很多北仑柴桥街道芦南社区的居民都听过石信耀主讲的“墙门故事会”。他将古迹遗存、文史往事、名人轶事、好家风、好家训与时下热点话题,用居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娓娓道来,老宅的居民听得津津有味。每当夏日阳光变强时,听众就把椅子搬到老宅子的穿堂里,伴着阵阵凉风,继续听他生动的宣讲。

  花白的头发、和善儒雅的气质,今年69岁的石信耀从柴桥实验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又走上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讲台。“现在虽然从周一到周五都有事干,有时双休日也要去宣讲,但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想趁现在还有时间和精力,为他人和社会做更多的事。”石信耀说。

  芦南社区有大小老墙门20多个,墙门文化历史悠久,居民民风淳朴,热心助人。结合这一特色,社区成立了“红播”墙门宣讲队。石信耀也被推选为芦南社区“红播”宣讲团团长。目前,“红播”宣讲队有石信耀、黄汉宁等7名党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墙门内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新政策、新法规,以及柴桥的老故事、老风俗等。

  这几年来,石信耀全身心投入到宣讲活动中,把讲堂搬到了礼堂、庭院、长廊、田间、地头,将讲课内容延伸到重大形势政策主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石信耀在备课前,都会亲临实地调研。他在街道内的村(社区)讲了8场“垃圾分类”的培训课,每一场的案例都不一样,都能调动起现场群众的兴趣。原来,他在上课前到村(社区)的各个角落、弄堂及村(居)民家门前屋后转上几圈,翻看几个垃圾箱,把看到的情况作为鲜活的授课内容。

    

  为了讲好老墙门故事、老街故事,他实地考察,找年长者和知情人士了解具体情况。在讲芦南英烈钟泉周时,他几次找到英烈后人,亲眼看了烈士的遗物、遗照,并融入到宣讲中,极大增强了感染性。

  自2016年加入柴桥街道春风宣讲团以来,石信耀已开展老墙门故事、五水共治、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柴桥风尚故事等各类宣讲1000多场,听众近10万人次。作为区基层宣讲名师,他于2021年组建“芦江·红”知信行名师工作室,一年多来,指导培训青年宣讲员开展党史宣讲100多次。

  退休后的石信耀依旧关注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充分挖掘柴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配上视频,融入到自己的每堂课,让青少年听众真切感受到涌动的革命热情、深厚的家国情怀。他还策划了“中国梦,我的梦”“五水共治你我在行动”“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等主题的系列乡土教材。

  作为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阵地辅导团团长,每到暑假石信耀都把时间排得满满档档,他说:“我得把这块时间统统让给假日学校的孩子们。”他不仅给柴桥街道各社区假日学校的孩子们讲课,还经常出现在新碶、小港街道的社区假日学校课堂上,每到一地,他都实地了解那里的乡风民情、环境特色,然后融汇在课堂中,使讲课内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他还主动请缨承担柴桥实验小学“中草药社团”顾问一职,每到活动时间,他便带领社团的孩子们上山认识、采挖中草药,并利用中草药知识,指导学生制作预防流感的香囊。社团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中医和中草药感兴趣,开始了解中医、感受中医、认同中医,成为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坚持不懈、富有成效的宣讲,也让石信耀获得了诸多荣誉,他曾获北仑区第十四届微型党课一等奖,以及宁波市“最美文化礼堂人”、第四届浙江省“最美文化礼堂人”、北仑区基层宣讲新锐、北仑好人、北仑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今年,石信耀还被评为2022年第一批“季度之星”最美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