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是北仑提级临时性全域静默管理的第六天。为了助力尽快打赢这场仗,在核酸采样点,在物资派发路上,在小区门岗处,有一群年过花甲依然逆行奔赴的志愿者。他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一心只想减轻大家的工作量。
今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故事。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能帮忙,还能锻炼身体,不是挺好的嘛。”家住霞浦街道沙湾社区的68岁刘国林,这些天当起了“移动宣传员”。每天晚上6点到10点,是他的“上岗”时间。他提着小喇叭,绕着小区各个角落一遍遍地走,通知所有居民下楼做核酸。别看小区规模不大,一遍遍绕下来,步数可不少。比如前一天晚上10点,他手机里的微信步数显示为18356步。
刘国林提着小喇叭喊话做核酸 支倩君 供图
在柴桥街道芦北社区,胡四海是大家眼里的“百事通”。防疫规定有没有调整?啥时候配送物资?孩子尿不湿用完了怎么办?大大小小的问题,居民们都爱问他。60岁的他本就是个热心肠,疫情期间更是报名当起了核酸采样点的志愿者。这个社区老年人多,了解信息不如年轻人快,胡四海就像个“传声筒”,遇到咨询耐心解答,把从社区获悉的一些要紧信息传达给大家。
胡四海在核酸采样点服务 叶晶晶 供图
在白峰街道峰城社区,66岁的周平东是穿梭在巷子里的“配送员”。前几天,第一批生活物资运送到社区,由于工作量大,社区急需运输工具和志愿者。周平东得知后,第一时间报名,还把家里的推车“贡献”出来。特殊时期,人手吃紧,他还把自己的老伴拉上。每次完成物资配送后,两人还负责清理现场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
周平东与老伴在“疫”线 张乔艳 供图
69岁的周勤龙是一名党龄49年的老党员,家住小港街道红联社区的他是“万能师傅”。测温扫码、维持秩序、物资发放……早上5点多到社区“报到”,深夜11点多再回家。这些天,只要时间能配合,他都会到各个点位上帮忙。
周勤龙在物资发放点位帮忙 张超伶 供图
“请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队,保持一米间距。”这句话,是61岁虞桃菊的“口头禅”。自10月14日第一轮全员核酸开始,她一天不落地守在新碶街道向阳社区花样年花郡小区核酸采样点位。从物资准备到采样结束,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夜里天凉,社工让她回去休息,她就是不肯。

虞桃菊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 何嘉莉 供图
“我们现在是在装米和油,等下送到你们那里。”10月21日上午10点多,家住戚家山街道蔚斗社区65岁的王志祥一次次拨通电话,联系物资配送事宜。白天,他是物资配送员,晚上是核酸采样点的秩序维护员。因为是老居民,熟悉周围的环境,配送物资的活儿还是他主动揽下的。

王志祥在运送物资 曹琭 供图
下午,大碶街道学苑社区耀华家园物资站点又迎来一大批物资,67岁的赵兴川又忙碌起来。他是社区“银辉”党支部书记,主动请缨当起物资点位长。每次物资分配,工作量特别大,他是“总指挥”,要做好清点、签收工作,还要引导各楼长装运物资。

赵兴川是物资点位长 张晓阳 供图
“我们已就位,需要样本转运随时联系!”这是春晓街道洋沙山社区老党员何水福这几天常说的一句话。67岁的他是这轮疫情里的“快递员”,他身穿防护服,穿梭在各个采样点。从清点试剂、填表交接、扫码封箱、送达站点到再次搬运,他参与每一个环节,帮忙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一整套流程下来,至少三四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他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病毒赛跑。

何水福还帮忙配送物资 阮筱 王姗姗 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