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鹏(化名)出生后,给家庭带来无比地快乐。为了孩子成才,杨云鹏的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事无巨细的管控,真是用尽了力、操碎了力,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小云鹏才会成为他们所希望的人。
随着杨云鹏逐渐长大,父母发现有些不对劲:云鹏越来越懒散,什么事不吩咐就不去做,大人吩咐了就消极应对;什么事告诉他怎么做,他当耳旁风,批评他就顶撞;爱发脾气、闹情绪,爱埋怨别人。上学后老师留下作业他就做,哪学科没有留作业就不管它;那位老师要求严格,他就认真做,否则就敷衍;做作业遇到难题依赖父母帮助解决;学校每次考试后,成绩好就喜,成绩不好就忧,他懒得总结,出现的错误以后照旧犯。虽然杨云鹏学习很努力,成绩却总不理想。已经是初中生了,幼稚得像个小学二三年级学生。
杨云鹏的父母很疑惑,为什么孩子这么懒散随意?这么事事依赖父母?为什么学习努力成绩却不理想?
从根源上说,这并不是杨云鹏的过错,而是父母过度管控结下的“苦果”。
管教孩子无可非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必须严格管教,才能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形成好习惯。青春期的孩子毕竟缺少生活经验,在成长路上会有许多危险、诱惑、矛盾、困惑,家长必须给予教诲引导。然而过度管控却是父母用自己辛苦和操劳,将毁掉孩子的一生。
过度管控压抑孩子的智力
婴幼儿时期智力的发展,要通过感官感知获取丰富的外界信息刺激来实现,即自由玩耍、游戏、小手工制作、同伴交往来实现。上学后通过读书、解题思考,独立与人交往,独立处理日常事务来实现。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管控,孩子事事被动听从父母摆布,婴幼儿时不能自由的玩耍游戏,不能独立地探索世界;上学后不能独立自由的做事,时时怕受责备和训斥,就束缚了孩子的大脑。事事由父母吩咐安排,孩子就懒得动脑。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思维的堕性,就扼杀了孩子主动探索事物的欲望,大脑得不到丰富外界信息的刺激,就无情地压抑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杨云鹏处处怀懒惰被动,不肯动脑的原因。孩子对过度管控的逆反,他的精力会用来如何应对家长,怎样编着法子让家长生气的邪道上。
过度管控泯灭能力潜能
人的任何能力都不是教会的,都是后天在实践中习得的。孩子自由玩耍提升动手动脑能力;独立探究知识,提高孩子分析思考能力;独立做事认识困难并战胜困难,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面对挫折和失意下决心战胜它们,就提升了他的意志力和耐力;做事随意几次吃亏的经历,教他战胜自己,形成自制力和自控力;人们间竞争教会他做事要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过度管控让孩子处处被动地听命于父母,循规蹈矩地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事,没有自己独立实践、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经历和亲身体验,这就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无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失去了自信心,压抑了主动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完全听命于父母,孩子独立分析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会严重缺乏,一旦他独立进入社会,面对复杂事物将是束手无策,只能盲从听从他人,这就是一些女大学生被人欺骗拐卖的原因。杨云鹏被动听从于父母,缺乏独立处置各种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他尽管学习努力,成绩却总不理想的原因。
过度管控遏制孩子自我成长
人的成长,除了身高体重成长之外,重要的是他内在智力、能力、心理、经验的成长,是他独立分析判断,适当处理问题的成熟,是独立能做事、会做事。孩子成长成熟的实现,都依赖于他独立从事各种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动作、形成思想、获得体验、总结经验、形成心理定力。就像学骑自行车、游泳一样,只靠教是学不会的,必须亲身独立体验,谁也不可能代替。孩子总是要长大独立进入社会生活的,没有自我成长成熟起来,他的未来生活将会面临种种障碍、遭遇巨大的麻烦,甚至走向绝望。
父母过多管控,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标准,家长的意愿去看待要求孩子,结果什么也看不惯,事无巨细都要管。剥夺了孩子独立做事,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机会,智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能力潜能被泯灭,心理没有成熟,将孩子养育成无德、无能、无心理定力的“生瓜蛋子”和“木偶”。父母却埋怨孩子“不成器”,真是天大的冤枉。
过度管控是对孩子成长的遏制和压抑,孩子的逆反、顶撞,是对遏制和压抑的反抗和警示。青春期的孩子处于成长中诸多矛盾的困绕中,这就是李云鹏为什么爱发脾气,闹情绪,爱埋怨别人的原因。此时期的孩子要求父母将他当大人看待,以朋友和导师的身份对他们以教诲、引导,帮他排忧解惑。
但过度管控的父母却无视孩子已经长大,仍然把他当小孩子对待,动不动就训斥、责备,这种“火上浇油”的作法,势必导致“仇亲期”孩子的极端行为:顶撞、打骂父母,孩子出走,跳楼,甚至亲生儿女杀害父母,父母亲手杀死孩子。性格内向、逆来顺受的孩子则会是极力压抑自己形成心理疾患,形成自暴自弃、消沉颓废、浑浑噩噩了却一生。
把封建主义的家长作风“抛到太平洋里去”,做青春孩子的朋友和导师,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自我管理的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失误及时给予提醒警示,教给他如何应当复杂、危险情况的方法,引导孩子少走弯路、少跌跤。父母对孩子是帮其所难,解其所困,孩子才会成为你所希望的人。
范树怀 宁波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