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品牌
奉化区关工委    
  通知公告
  组织机构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典型引路
  领导讲话
  维权说法
  关爱情深
  童心飞扬
  五老风采
  阵地建设
  下载中心
  网站专题
  互动交流
  基层动态
  工作品牌
  扶贫帮困
网站搜索    
工作品牌    
摆渡人
时间:2022-05-25   阅读:次   来源:市关工委
【文字

徐国平

        摆渡人是用渡船将乘客从此岸载向彼岸的船工。江河上桥梁少的年代,在渡口不难发现那些身穿蓑衣,风里来,雨里去,不辞劳苦运送乘客的摆渡人。我当年曾在奉化江的多个渡口乘船过江,看到江面上风浪大时,船工都很辛苦。一次在翻石渡摆渡时,见到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船工。听他说起他已当了40多年的摆渡人,有一次深夜为送一个产妇过江,差点翻船葬身江底时,我不禁肃然起敬。他那稳稳把住船舵的瘦小身子,在我眼里瞬间变得高大起来。
        英国著名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讲述了一个离奇而有深层含义的玄幻故事。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因与母亲不睦,乘火车去看望从未谋面的生父,在火车发生事故时丧生。其灵魂出窍后,遇到了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这个男孩引领她回家。他们穿过丛林荒原,越过高山,沿途勇斗恶魔,经历九死一生,终于到达了安全地带,小女孩也爱上了崔斯坦这个灵魂的“摆渡人”。作者克莱儿是个教师,她以教师对孩子特有的真情和爱心写成的这部心灵治愈小说,这个史诗般动人的温情故事,翻译成30多国的文字后,震撼了千万个读者的心灵,她因此获得了五项世界文学大奖。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心灵“摆渡人”,区关工委的阳光关爱志愿者就是其中的代表。12位从政法系统退休的老同志,心系下一代,把夕阳的余辉洒向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帮助失足失范青少年找到归途,走上正道,重获新生。为此,他们倾注的心血、奔走的路程、上门帮教谈话和送精神食粮的次数,帮助就业的人数,虽一时难以统计,但这中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是这些“摆渡人”奉献精神和成功事迹很好的诠释。
        今年78岁的王继忠是一个“老公安”。退休后16年来,他全身心投入拯救帮教吸毒青少年的工作中。16岁少女璐璐(化名)因吸毒进了戒毒所,刚进去时她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很难沟通。老王了解情况后,耐心地找她进行了十多次谈话,还请来了她的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共同做她的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璐璐终于知错并积极配合戒毒。出所前,王继忠又帮她找了一份工作,告诫她出去后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意志,远离吸毒朋友,严防复吸。璐璐有了稳定的工作,又有两对父母的关爱,此后走上了正道。璐璐后来结婚时没有忘记老王伯伯这个人生道路上的“摆渡人”,邀请他参加了婚礼。
        失足失范青少年大多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因贩毒罪被判刑的17岁少年小沈(化名),由于父亲沉迷赌博,连房子也卖掉了,母亲被迫与之离婚。小沈开始自暴自弃,听说吸“白粉”可以忘掉一切烦恼,偷吸了2次。后来别人让他帮助带“白粉”,无知的他也答应了,结果被抓。在一次未成年人帮教座谈会上,小沈写了两封信,分别送给他的爸爸妈妈,语句诚恳,催人泪下。关爱团的老同志看到信后眼眶也湿润了,于是吴琴文、王继忠两位老同志在一年多时间里,多次前往小沈家的村子,通过村干部做小沈父亲工作,使他深刻认识到嗜赌的危害性,坚决戒除了赌博恶习。村里还帮助他家重盖新房。吴琴文、王继忠又找到小沈母亲,让她看了儿子的信,并转达了她前夫戒赌的决心。最终小沈母亲也回心转意,答应再给前夫一次机会。几位老同志又三赴监狱,探望帮教小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沈在监狱中因表现良好,提前八个月回家与父母团聚。他感动地说:“是关爱团的爷爷奶奶挽救了我,挽救了我们这个家。”
         在职时从事普法宣传教育多年,退休后关爱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孙佩君又是一个优秀的“摆渡人”。她的第一个帮教对象小张(化名)开始与她接触时,既高傲又自卑。在微信互动中,字里行间抱怨自己被学校开除,受家长指责是“运气差、很冤枉”,“感觉自己像一块抹布一样被人抛弃。”孙佩君深知失足青少年的心理世界是一片荒原,唯有爱,才可以浇灌他健康成长。于是请他到家中面对面谈心,她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热情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指明方向,帮他拿起书本,重拾学业。针对他当时顾虑重重,担心考不上大学,被别人讥笑的心态,孙佩君和小张的家人又多次做工作,鼓励他放下包袱,轻装赴考。在社区矫正法实施之日,小张如愿收到了大学入学通知书。他感动地说:“一切坚强,都是柔情生的茧。我与孙阿姨一年多时间说的话,超过了十几年与父母交流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学成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阳光关爱,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失足青少年。“心灵摆渡”,让所有失范青少年重归正途。这是阳光关爱志愿者的共同心愿,也见诸他们的实际行动。两位已过古稀之年的志愿者董国伟、王绪达,接过帮教19个失足失范未成年人的任务后,不辞劳苦,对每个帮教对象上门走访平均达4次以上。有一个帮教对象住在海曙区,他们多次乘轻轨后坐公交车,再走五公里多路,到帮教对象家中说情说理说法,感动得孩子的祖母热泪盈眶,教育她的孙子一定要改邪归正。孩子也幡然大悟,以实际行动改正过错。
        失足失范青少年回归社会,就业会碰到一定困难。阳光关爱志愿者又成了他们找工作的“摆渡人”。在“戒毒明星”沈国军创办的凌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这个阳光关爱实践基地,先后有32名从戒毒所出来的青年,通过志愿者介绍,先在这里就业,以后再出去打工开店办企业。
        阳光普洒,大爱无疆。像这些“摆渡人”那样,还有很多“五老”志愿者在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凝心聚力,默默奉献,全力奏响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时代乐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