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历史长空。从此,中国共产党拥有了自己的武装,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为迎接这个特殊的“八一”建军节,甬派客户端特别策划推出《我的父辈——在甬解放军将士后代口述实录》,邀请参加过解放宁波战斗的将士后代,讲述父辈们在峥嵘岁月的革命故事,重温那些让革命之火生生不息的理想信念,感悟革命先辈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

侦察兵,相当于常规部队里的“特种兵”,既要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还要先于大部队完成特殊侦察任务,为部队开路清障。第四期《我的父辈——在甬解放军将士后代口述实录》讲述的是一位最早入甬、最后撤离的侦察兵的故事。
讲述人:程童虹
讲述人父亲:程启功 原22军65师侦察科副科长
以下为口述实录:
73年前的5月25日,是宁波获得解放和新生的极不寻常的日子,整整半个世纪后,我才知道父亲程启功与宁波的缘分——他不但参与了解放宁波的战斗,更是最先进抵宁波、最后撤离宁波的战士之一。
1949年5月初,父亲所在的22军胜利进占杭州。师部令我父亲带一个侦察班一直顶到钱塘江大桥,确认大桥尚未破坏,侦知敌溃军纠合苏浙皖的一些保安团队、反动势力,逃往浙江沿海的宁波地区,妄图依托杭甬之间的曹娥江,迟滞我军向宁波进军。
5月19日,我军抵达曹娥江畔,江对岸驻守的敌87军221师和一些保安团队沿江布防50里,把江中船只全部沉入江底,强迫百姓包括妇女日夜加修工事,阻止我军过江。
先头部队65师很快搜集到200只民船,师部令父亲带一个侦察连先行过江,直插敌人纵深,策应大部队过江。
父亲他们划4条小船,深夜悄驶抵江对岸,潜行至甲仗三村,敌保安一营哨兵发现,边打枪边跑。我便衣排、武装排立即从两边包抄上去,直捣敌营驻地。敌从睡梦中惊醒,爬起抵抗,很快被击溃逃散,俘四、五十人,收缴了枪支弹药。195团乘隙从道墟、馒头山渡过曹娥江,抢占了滩头阵地。当增援的敌人想反击时,已被我军形成夹击之势,各个山头响起了我军的号声。敌见情势不对,顾不上抵抗和财物,向宁波方向逃跑。
我军过了曹娥江,在时晴时雨中跋山涉水,战斗追击400余里,连续解放了上虞、余姚、慈城等县城,5月24日下午3时,先头部队65师进抵宁波江北,父亲带着侦察员、通讯员、电话机等紧随师政委王六生左右,按令迅速抢占电信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迅速抢占电厂、自来水厂等重要部门。
黄昏,64师进抵宁波西关。
因我军进展神速,敌来不及破坏,溃逃到甬江南岸,把甬江浮桥中段的船只拆开,以滚滚江水阻挡我军。经一夜激战,5月25日拂晓,宁波解放!
刚刚解放的宁波,敌情依然复杂严峻,父亲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收缴暗藏枪支,打击残匪,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严惩银元贩子,保护金融新秩序的建立;出击窜犯沿海的敌军,保卫宁波的安全;进行反空袭斗争,抢救受灾群众;备战宁象战役,为解放浙江最后一块陆地——宁海、象山做准备。
宁象战役前10来天,师部令父亲带一个侦察连抵近敌区侦察。父亲他们潜行至奉化宁海交界的一码头边,在公路东侧的偏僻小村里隐蔽了下来。
南方树木多,夜间侦察视线尤受影响,北方战士的口音也多有不便,父亲他们多方设法侦知敌兵力部署和动向,了解到“长江部队”的工事都是一些简易临时性的,大致掌握敌87军前线指挥部驻石浦,敌220师师部率一个团驻西周,另两个团分驻象山城和桥头胡、门溪周一带,222师率664团驻沥阳、茶院,665团驻宁海县城及附近,交警9纵队担任蛟门渡至西泽埠的防务,俞济民在西泽埠至鹅头颈段守备等。父亲立即赶到奉化,借61师的电话及时向司令部作了报告。
宁海、象山解放后,大部队从象山撤出,师部又令父亲带一个侦察连留驻象山、宁海一段时间继续清剿残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同时协助地方和南下干部迅速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于是,父亲他们白天在各村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维持秩序,查明敌情;为区公所选址、找房、挂牌、帮助地方建立政权、站稳脚跟;晚上出动部队清剿股匪、特务及散兵游勇,剿匪取得阶段性胜利。
直至接到渡海备战、解放舟山群岛的命令,父亲他们才最后撤出。
甬派客户端记者 何巧巧 孙捷 孙宇卓 通讯员 傅立宪 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