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教育局关工委    
  组织机构
  政策法规
  工作动态
  老园丁风采
  特色工作
  德育工作
  家庭教育
  调查研究
  通知公告
  视频展播
网站搜索    
调查研究    
融入生活,让劳动教育有趣又有效
时间:2023-03-24   阅读:次   来源:市教育局关工委
【文字

一、调研背景

劳动教育的回归是时代的呼唤。但是在长期的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们观察到,许多该年龄段学生的生活能力比较弱,似乎呈越发低下发展:铅笔头粗了不会想到另换一支;课桌、书包凌乱不会整理;天气冷热变化了不会穿、脱衣服;红领巾、鞋带不会系;甚至有学生拿着鸡蛋不会吃……造成孩子劳动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一,家长包办代替严重,剥夺了孩子动手做、动脑想的权利,失去了劳动历练的机会。其二,教师忙于应付各级各类工作、事务,再加上重智轻劳的思想,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忽视了给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

为此,我们对学校的低年级学生进行专项调研,以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儿童自主自由地生活。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

(一)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围绕家长和学生两大主体展开,主要从学生和家长对劳动的认识、学生的劳动技能、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指导方法等方面入手,采集到客观有效的数据,为提出对策和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表1:锦屏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能力培养调研设计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选取本校二年级2个班级学生和家长为调查对象,编制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调查”家长卷和学生卷,以匿名方式开展网上问卷调查。为补充问卷的不足,采用了个别访谈法,对12位学生、家长进行了更深入的个别访谈,以便全面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能力。

三、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结果就暴露主要问题的数据进行了反馈:

(一)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图1: 学生在家或在学校的劳动态度

图2:学生是否会在地上捡起垃圾

从图1、2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积极认真对待劳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劳动意愿不强,是在师长等外力下被迫劳动的。像捡垃圾,暴露了很多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尤其是一小部分学生从来不捡垃圾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张**说道:这个垃圾不是我扔的,所以我没捡。

王**表示:每次老师叫我值日,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完成,在家里,妈妈会帮我做好一切,我就不需要劳动了。

访谈折射出:孩子多受家长的宠爱,家长包办代劳,导致孩子没有自我服务的意识,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

(二)学生参与劳动项目的广度和时间的差异

图3: 学生在学校经常做的事情


图4:学生在家里会做的事情

图5:孩子每天进行劳动或简单的家务劳动时间

图3、4显示,虽是同龄的孩子,但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差异很大。有的不仅会做好指定性的劳动如扫地,还能主动帮助责任岗开关门窗、护绿等。在家亦如此,有部分孩子只能做到日常简单的洗漱,少有参与看似非必要、稍有难度的事情。

图5中值得关注的是10%没有进行家务劳动的学生,可能与家长的包办有关,亦或是孩子自己没有劳动的意愿。劳动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孩子的劳动意识、水平和家长对于劳动的重视程度。

(三)家长对于劳动的指导

图6:家长指导孩子劳动技能的方式

从图6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比较到位;方法欠妥的家长也不少。就其效果,口头讲解,不够直观形象;而直接放手,会让从未接触过劳动工具和不知使用方法的孩子,产生畏难、无助感,从而影响劳动积极性。

张**爸爸:学校里面应该是要教扫地、拖地的,所以我直接让他自己做。

王**妈妈:我工作很忙,没时间教她的,就让她自己干!

访谈印证了,部分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劳动教育,在指导方法上也不足。

(四)对二年级*班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访谈(访谈内容整理见下表)

表2:二年级*班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访谈内容

可见,除了教室卫生打扫外,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参加其他的劳动实践,且教师对学生劳动实践后评价力度不够。

综上分析,本次调查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1. 来自学校的。首先,劳动教育在学校没有地位;其次,低年级很少有劳动实践,即便有,内容过于简单、零散,没有序列性、系统性;教学的途径、方法欠缺,不够丰富;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性不强。

2. 来自家庭的。学生劳动机会不多,时间过短,家长意识不到位、包办严重、缺乏指导……

总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缺少了一个系统的进阶式的劳动教学体系。    

四、对策和建议

综合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建议,开展融入生活的“自然渗透式”劳动教学,把丰富多样的劳动与学生的学校、家庭生活相融合,自然、无痕地在动手动脑中逐渐形成专注、责任、感恩等良好品格。

图7:融入生活“自然渗透式”劳动教育课程

(一)基于生活,重塑正确、科学的劳动教育意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家长言行的影响。因此,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家庭是主阵地,家长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

一方面,转变家长重智轻劳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开学第一课、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多种途径倡导,使家长正确认识劳动育人的价值——孩子通过劳动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同时,提高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知道劳动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教育应该是五育齐发,所以要重拾弱化了的劳动。再者,还要让家长了解,劳动是养成品德、健身强体、增智开慧、培养美感的首要手段。家长心动了才会有行动,才会自动投入劳动教育中。

另一方面,改进家长劳动教育方法。要让家长知道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要讲究方法和兴趣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家长间经验交流等多种方法,让家长改进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方法:注重言传身教,细化过程,讲解与示范同步,让孩子边观察边模仿;还可创设一些比赛、游戏等情景,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劳动技能,促使对劳动的兴趣越发浓厚;对劳动的成果多渲染、多肯定,让孩子在赞美中,体会到劳动的喜悦,便会乐此不疲。

(二)源于生活,搭建自然、开放的劳动教学课程

针对劳动教学内容无序化和教学方法简单化的问题,我们关注到了生活与劳动紧密相连的特点,提议搭建“融入生活的自然渗透式劳动”教学课程。

1.结合学生真实生活,确立劳动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学段手册”》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个人卫生、着装整理、学习准备、简单家务、教室清洁”五个方面入手,梳理“低年级学生劳动能力清单”,有序地开展劳动教育。

表3:低年级学生劳动能力清单

2.丰富劳动教学方法,促技能品质共赢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敢于尝试,但动手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师长细致入微地教给操作方法,以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习得劳动技能,让劳动能力和品质齐头并进。

讲授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家长示范引领,细化步骤,动作示范,讲清要领,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做,甚至手把手地教,让孩子慢慢学会操作方法。把动作要领编成一个好听、好读的儿歌,这是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一个方法,学生既能饶有趣味地边念儿歌边实践,又从中陶冶情操。像洗头、洗澡,可以让孩子自己浸湿身体,涂抹洗发精、沐浴露,揉搓出快乐的泡泡,家长帮着冲洗干净等,通过亲子合作分工,练就技能增情感。还可以伙伴互助、诀窍分享,让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演示或做一对一小老师助教,既解教师分身乏术教不过来之困,又能激发优秀学生的成就感,还能带动暂时落后学生改进技能促共赢。

(三)渗透生活,拓展丰富的劳动实践途径

我们要善于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能力,在劳动中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

1.让学校成为劳动实践的总基地

学校要做好引导学生参加劳动的动员、组织、技能传授、历练、展示的总基地。通过晨谈课或开展劳动主题的班会,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劳动工具,进行操作指导,并布置回家操练,再回校展示、比赛。在学科中有机渗透,结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进行学用剪刀、制作拼音卡片、剪出各种形状的图形、学做纸毽子等相应的技能操练。设置班级责任岗,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让家庭成为劳动实践的主阵地

家长根据教师布置的每周任务,指导孩子学习、实践,保证劳动实践的时间、质量。倡导家长拍下孩子劳动全过程,在班级群里共同分享,既可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也能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和劳动的快乐感。还可用游戏、比赛来“加料”,如和孩子一起给洋娃娃穿衣服、扣扣子,和不怎么能干的爸爸比比谁叠被子快又方。节假日主题劳动也是好契机,安排一些与节假日文化相契合的劳动,如中秋节切分月饼服务家人,三八妇女节自己洗衣袜不劳烦妈妈等。

3.让社会成为劳动实践的延伸地

社会资源也可作为学校和家庭的有力支撑,通过各类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获得愉快的劳动体验。如周末参与社区打扫卫生、垃圾分类活动,孩子既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也懂得劳动创造美丽家园;研学活动中,组织孩子去田间挖番薯、打稻谷,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重阳佳节,带孩子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捶捶背、扫扫地,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四)享受劳动,构建过程性、趣味化的劳动评价

评价是改进学习必不可少的措施。我们可以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低年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寻找一个易于操作的充满童趣的载体,如“劳动小银行”等,采用班级钉钉群打卡等形式,开展劳动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同时,将劳动能力纳入低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们建议开展“个人表现、单项劳动、月(学期)劳动小明星”等评价,从个体“日常表现”、“单项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养成”三个维度予以考量,比较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劳动能力和品质。                     

表4:“劳动小银行”评价表

想法可以很美好,但行动才是硬道理。后续,我们将持续跟进,构建较为完善科学的劳动教学课程,整体提升劳动教育的品质,丰富和完善低年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以有效地达到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幸福美好地生活。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心小学关工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