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邻居谈起杨倩倩,谁都竖起大拇指。“倩倩这姑娘真是好样的”,“这么懂事能干的年轻人真是太棒了。” 杨倩倩从上幼儿园开始,见到邻居的大人总是“阿姨好!”“爷爷奶奶好!”从上小学开始,整理书包、收拾玩具,起居作息都是自己管理。上初中后,有的孩子表现出叛逆,倩倩从来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想法都对爸爸妈妈讲。每天放学后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后,就帮妈妈操持家务。 杨倩倩在国外读大学,每个假期回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将买来礼物送给爷爷奶奶,骑车到十几里外的外婆家,带上给老人买的礼物去看望外公外婆。 从国外研究生毕业回家第二天,她就让妈妈买老年人最乐意吃的海鲜、蔬菜、水果,她自己主厨,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请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宴请四位老人,感谢他们养育之恩,感谢他们对自己上学的支持和关怀,祝福四位老人健康长寿。四位老人非常高兴,真庆幸有杨倩倩这么懂事的好孙女、好外孙女。 街坊邻居们羡慕的不得了,他们就一起到杨倩倩家向其妈妈请教,这么好的孩子是怎么养育的。 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者,我专门登门拜访,和杨倩倩的妈妈进行了长时间交谈。杨倩倩妈妈给我谈起了女儿成长的经历。 “管教,从孩子八个月开始。”这是杨妈妈讲的第一句话。“我们从女儿八个月开始形成一些规矩,比如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不挑食、好食物先让老人吃、有话好好说不许撒赖哭闹、对人说话讲礼貌。孩子做得好就夸奖,没有做到就要警示,比如罚站三分钟、限制他最想要的东西和最想做的事。” “我们从不采用打骂、训斥、数落的方式,那样太伤孩子自尊,伤害两代人的感情。我们大多是讲道理,或用书本上、生活中人们的一些行为打比方,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应当怎样做。” “模仿是小孩子学习的基本方式,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我们夫妇严格自律为孩子做出表率。比如,我们对老人说话十分亲热和气、做什么好吃的就给老人送过去、天冷天热换季节时,给老人买新衣服、逢年过节都要给两家的老人送去他们喜欢吃的食品、邻居们谁家有什么事,我们都去帮忙。身教胜于言教,女儿都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从身体上我们拿女儿当小孩子关心照顾,在心理上我们拿女儿当大人看,从她两三岁,设及到孩子的事,我们都听取他的想法,正确的就采纳,不当的就说明原因。婴幼儿时期的孩子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女儿有时不随她的意愿也闹情绪,比如上幼儿园大班时,女儿受小朋友的影响,非要买乞丐裤,我们给她讲道理没说通,她就闹脾气,我们就来了个‘冷处理’不理睬他。一天后,见到我们还不理她,她蔫蔫地对我们说‘妈妈我错了,穿那衣服不美,反而变丑了。’母子俩开心的抱在一起。父母就是要引导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中走出来,让他心中有他人,引导她事事想到客观条件,不能随心所欲。” “我是学着做懒妈妈,从女儿周岁半开始,凡是倩倩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教给她让他独立去做。比如周岁半时让她自己吃饭,一次不小心把碗摔了,我们没责备她,给她换另一只碗继续吃饭。三岁时她自己穿衣服,好几次都把裤子穿反了,上衣扣子交错不一,我们耐心教给她。五岁时教她自己洗衣服,几次都是没洗干净,反倒浪费了不少水,我们没有怪罪,反而肯定她。” “进入青春期,不少家庭的孩子与父母间疙疙瘩瘩,甚至家庭“硝烟弥漫”,我们和女儿都是有什么事和她商量,一起考虑怎样做更好。她要在初中参加什么社团,参加什么活动,我们都是支持他,并给她出主意,提出要注意的事项,她都表现的很出色。” “孩子在婴幼儿时,我们当严师,绝不宽容她的错误行为;孩子逐渐长大了,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了,正确的观念形成了,我们就和女儿做朋友。两代人其乐融融。” 杨倩倩妈妈的从女儿八个月开始管教,一般家长认为八个月的孩子太小了,不懂事。其实孩子脱离0~6个月“全能自恋期”之后,他们已经十分会察颜观色,他们凭好玩作出一些行为,比如,有意咬人、打人、揪妈妈头发,不满足就哭闹,吃饭不高兴就吐出来,小婴儿是不懂是非的,当小婴儿做出不当行为时,只要大人以严肃的脸色加以制止,孩子就会领悟到那样是错误的。 若用雕塑比喻管教孩子,孩子婴儿时期好比一个面团,怎么塑造都顺手随意;幼儿时期好比橡皮泥,也很容易塑造;而到童年时期,孩子就像硬木,就不那么容易雕塑了;等到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就比玉石钢铁还硬还难雕塑了,就会反过来“雕塑”父母了,一些青少年反抗、出走、自杀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为什么这样说?婴幼儿时期还不具有是非、善恶观念,他们是以好玩、有趣,是以父母长辈的态度来看待是非、善恶的。杨倩倩的父母从孩子八个月开妈管教。对她十分严格,通过讲道理,立规矩,做榜样,与孩子平等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等方法,孩子撒赖就惩戒等方法,让杨倩倩从小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观念,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婴幼儿一些自发成长的行为不能管,比如周岁内的婴儿见到什么都要触摸;两岁婴儿在地上捡小石子、小纸屑;三岁的孩子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等。不能管的事却要管有害于孩子成长。 孩子逐渐长大,一切都按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行事,孩子是自由自在的,没有家长无休止的命令和唠叨,没有家长过多的地指责训斥,孩子就会快乐健康成长。杨倩倩进入青春期,没有表现出叛逆行为,两代人之间情同挚友,就是这个原因。 不少家庭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只知疼爱,忽视管教,错过婴幼儿逐步适应生活环境,并形成性格和习惯时期,错过了婴幼儿管教的最佳时机。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是非观念形成了,问题出现了,才感到必须认真管教,可为时太晚了。这时才开始管教,就等于重新推翻他大脑中形成的神经联系,推翻他已经形成的是非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孩子就认为家长不通情理,是无情无义。孩子孩子就会将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就要和父母故意对着干,“说什么也不听”。 不是孩子难教育,而是家长错过了管教孩子的最佳时期。为什么杨倩倩与妈妈母女间那样亲密无间,那样无话不说,像姐妹朋友一样,原因就在于她的父母管教孩子抓住了最佳时机——孩子出生后八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