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要闻 > 媒体报道
工作要闻    
  领导讲话
  视点
  文件
  财政预决算
  简报
  媒体报道
  孝德教育专题
  关工先锋展示
网站搜索    
  媒体报道  
历史烟云中的王阳明,在阳明文化夏令营中清晰了起来
时间:2023-07-24   阅读:次   来源:甬派
【文字

宁波是王阳明的故乡,王阳明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度过了人格形成最为关键的少年时期。

7月11日—13日,“学思贯通 知行合一”寻迹阳明文化夏令营在宁波举行。来自宁波市“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经典 筑梦未来”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近30名优秀读书之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活动。

开营仪式上的合影。

聆听阳明文化讲座、参观阳明故居和阳明古镇、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在三天两夜的行程中,孩子们走近王阳明,学少年立志,学知行合一,收获满满!

本次活动由宁波市关工委、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宁波市教育局关工委主办,宁波市宁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学少年立志

“要成为像王阳明一样的人”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出现过两个半圣人,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便是其一。但对于孩子们来说,王阳明仿佛是一个在历史烟云里的身影,有些遥远,有些模糊。

王阳明是谁?青少年要向王阳明学什么?阳明文化能给大家带来什么?这些疑惑在夏令营中被逐一解开。

夏令营第一天,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理事、甬上阳明传习社的薛智谊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阳明文化讲座,带领同学们走进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阳明文化讲座。

薛老师告诉大家,王阳明能成为一位圣人,跟他的少年立志分不开。小时候,王阳明曾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答道:“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但是12岁的王阳明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天下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正是有着这样的志向,王阳明熬过了中年的低谷,在龙场绝境悟道,终成一代圣贤。

薛老师介绍阳明心学。

在夏令营过程中,孩子们还通过阅读书籍《少年王阳明》、观看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继续深入了解王阳明,让阳明先生从一个500年前的模糊身影,逐渐变得清晰并且生动起来。

阅读《少年王阳明》。

文能经邦、武能安世的王阳明,也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北仑区芦江书院402班贺子俊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志向:“我要成为像王阳明一样的人,报效国家,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人才。”

学知行合一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来自王阳明《传习录》的名言,让明港中学高一(1)班的刘修谷印象深刻,“知行合一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结晶,更是我们往后学习生活中践行的准则。”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开始,获取知识是实践的成果。挖掘和传承阳明文化中的精髓元素,古为今用,是本次夏令营中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益探索。

在“学思贯通 知行合一”寻迹阳明文化夏令营的开营仪式上,市关工委刘永成副主任向小学员们提出:“阳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希望同学们学习王阳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刘永成在开营仪式上讲话。

三天时间内,孩子们体验了两堂精彩的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在“华章之美”汉服课程上,孩子们穿上了汉服,学习汉服的特点和结构,了解汉服所承载的文化。到了“玲珑小筑”泥塑课程,孩子们又变身为小小建筑师,分组合作,用陶泥完成一件件建筑作品。

体验汉服文化。

制作建筑作品。

到了夏令营最后一天,孩子们前往阳明故居和阳明古镇,沉浸式地学习阳明先生的生平事迹,并体验3D技术打印余姚最具历史特色的通济桥。

在王阳明故居行拜师礼。

参观阳明故居。

“在这次夏令营中,我见证了王阳明的一生,学会了自强自立,收获了许多成就。”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403班袁士丁说道,“以后我也要坚持知行合一,做更好的自己。”

甬派客户端记者 褚笑寒 通讯员 孙钢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