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桥街道芦南社区,有一位被誉为浙江省“最美文化礼堂人”、宁波市最美“银辉”志愿者的宣讲名师——石信耀。2013年自柴桥实验小学退休后的他并没有闲下来,主动在芦南社区担任起银辉党支部书记一职,并积极加入北仑区关协阵地建设辅导团,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着手,重拾讲师风采,投身红色宣讲。 
挖线索、查史料、寻遗迹,探访英烈后人,耗时两年,整理出“革命之花——宁波牺牲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胡焦琴”等红色故事26篇,这是石信耀组织退休党员整理当地红色史料的成果,更是百年柴桥发展历史的缩影。
为了将宣讲内容与当地资源深度结合,石信耀于2021年组建“芦江·红”知信行名师工作室,指导培训青年宣讲员开展集中打磨史料内容稿、党史宣讲课件丰富宣讲题材。作为工作室负责人的他一直奔波在充实史料的道路上,致力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更深入人心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些年来,为了让每一场宣讲案例各不相同,他组织工作室成员做起当地红色史料挖掘人,用红色资源融合传统教育,打造本地“活教材”的生动故事,同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惠民政策等与故事宣讲有机结合,将主题党日、党课等送进墙门。自2016年加入柴桥街道春风宣讲团以来,石信耀已整理老墙门故事、五水共治、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柴桥风尚故事等课件100余册,听众近10万人次。 
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课堂,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在哪里。芦南社区组建“红播墙门宣讲团”,石信耀应邀成为团长,近十年如一日穿梭于老墙门和街头巷尾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同时还将课送到了各个学校和村社。 “现在虽然从周一忙到周五,比退休前还忙碌,但通过我们的口口相传让柴桥本土的文化深入人心,我觉得很值得。”石信耀说。他善于将古迹遗存、文史往事、家风家训与时下热点话题相结合,通过一场场墙门故事会,用居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娓娓道来。夏季烈日炎炎时,居民们就把椅子搬到老宅子的穿堂里,伴着阵阵凉风,聚在一起听他生动演绎。为了贴近群众了解民生,深入群众讲好故事,“红播墙门宣讲团”在石信耀的带动下,宣讲队伍不断吸纳党员群众加入,凝聚起12名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截至目前,宣讲团已累计开展墙门故事会70余场,受众近3000人次。 
以红色教育启智润心,作为北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阵地辅导团团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石信耀镌刻在内心的价值取向。退休后的石信耀始终关注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红色宣讲进校园、墙门故事进院落、假日学校进社区,推动红色教育更加鲜活生动。 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石信耀充分挖掘柴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编成通俗易懂的趣味故事,如“中国梦 我的梦”“五水共治 你我在行动”等儿童主题系列乡土教材,让青少年真切感受革命热情,传承家国情怀;每到暑假石信耀都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他的宣讲足迹遍布北仑区各社区的假日学校,结合乡风民情、时令节气,将生活融进课堂;离岗不离心,退休后他主动请缨柴桥实验小学“中草药社团”顾问,带领社团的孩子们上山辨识、采挖中草药,指导学生制作预防流感的香囊,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老有所为,余热生辉,不辞辛劳做时代的留声机。这是他内心深处对“红色”爱国情怀的坚守,也是致力爱教事业的忠诚。如今,红色宣讲员已成为石信耀退休后的新名片,也是他永不褪色的教育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