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要闻 > 简报
工作要闻    
  领导讲话
  视点
  文件
  财政预决算
  简报
  媒体报道
  孝德教育专题
  关工先锋展示
网站搜索    
  简报  
市关工委简报2024年第三期(总第424期)
时间:2024-12-26   阅读:次   来源:宁波市关工委办公室
【文字

宁波市“假日学校”专辑

编者按:宁波市“假日学校”坚持25年公益性办学。今年的“假日学校”,呈现出覆盖范围更广,办学规模更大,“五育”并举更优,志愿服务专业性更强,命名表彰更多,保障力度更大等特点。现将相关特色做法刊登如下,供学习交流。


聚焦常态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要求

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假日学校”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4年,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深入贯彻落实省关工委关于“假日学校”常态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要求以及市关工委、市文明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宁波市“假日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建好、办好2024年暑期“假日学校”,助力全市广大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平安、健康、快乐、有益的暑期。央视少儿频道、新华社客户端、《经济参考报》、《南方周末》、《中国火炬》、《宁波日报》、甬派APP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我市“假日学校”办学情况。

一、强布局、重拓展,“假日学校”常态化办学实现新提升

根据“假日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和部分中心城区,农村“假日学校”学生减少趋势明显这一基本态势,坚持就近就变、应办尽办,今年暑期共举办1634所“假日学校”,较去年增加243所;入学学生9.1万人,较去年增加约2万人。

一是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和小候鸟需求,突出“全天班”办学。今年暑期,各地共举办402所全天班“假日学校”。在办学范围上,尽量做到乡镇(街道)全覆盖,重点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多、小候鸟多的区域。北仑区11个街道均办有全天班“假日学校”,其中5个街道的“假日学校”全部为全天班办学。在办学地点上,有的办在社区党群众服务中心和村文化礼堂,有的办在企业或商务楼宇内部,方便家长上下班接送。在办学时间上,最短的也有4周,最长的甚至达到9周;考虑家长送接路程,上下学时间一般早于或晚于当地上下班时间30分钟。

二是聚焦中心城镇学生需求,突出“活动化”办学。除全天班办学外,今年暑期共举办1232所半天班“假日学校”。在办学方式上,考虑到城镇学生在暑期的多样化需求,除按往年开展课堂内教学外,各地重点利用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教育阵地开展研学、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海曙区关工委利用宁波市智能技术研究院优质科教资源,开展“航向未来”“科技新苗”“放飞梦想·创翼未来”等科创夏令营活动。江北区关工委依托半檏园、6C 联盟、慈湖人家科技馆等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阵地,组织开展“逐梦新时代 少年勇担当”青少年研学活动。余姚市关工委将全市31家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阵地聚矩成阵,组织“假日学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阳明文化青少年研学活动,着力打造阳明文化青少年教育阵地体系。

三是聚焦办学资源集约化需求,突出“联合化”办学。各地因地制宜,在独立办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师资、校舍、后勤保障等因素,加大联合化办学力度,主要做好“四个办”:即联合办,针对家住农村偏远地区和未参加“暑托班”的青少年就近就便开办村校企园区等联办“假日学校”,慈溪市附海镇关工委针对部分村学生少、资源少的现实,汇聚7个村和1个社区的学生和教学资源,在镇成人学校开办联合“假日学校”。协助办,主动对接有关学校,参与做好“暑托班”办学的组织协调工作,并提供师资、“五老”志愿者等服务资源。奉化区关工委与区教育局和团区委合作,将“假日学校”资源引至联合开办的441所暑托班。错峰办,一些地区根据学校暑托班时间错峰开办“假日学校”,与学校暑托班形成无缝衔接,即解决生源问题,又解决家长无人看管孩子难题。补贴办,部分企业因职工子女年龄跨度较大以及受场地、设备、交通等方面限制,主动出钱补贴给职工子女,让其就近就便参加暑托班或“假日学校”,

二、强机制、重保障,“假日学校”规范化办学得到新加强

各级关工委积极争取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支持、配合和帮助,充分发挥“假日学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人财物保障机制,确保“假日学校”规范化办学。

一是强公益办学机制。坚持25年公益性办学,让学生免费入学,免费参加各类活动。考虑到双职工家庭接送子女不方便的问题,一些乡镇(街道)或村(社区)在增加全天班“假日学校”的同时,免费或部分免费为“假日学校”提供午餐,受益学生共计5000余人。市关工委今年新增40万元“假日学校”建设专项经费,其中30万元用于全市部分“假日学校”午餐补助。

二是强协同办学机制。全市基本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各界志愿者配合补充,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办学体系。市关工委出台“假日学校”办学指导性意见,市关工委全体人员会同9家市直部门分管领导或处(室)负责人分组调研慰问20所“假日学校”。区(县、市)关工委组织召开县乡两级关工委领导以及部分县级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假日学校”工作部署会,出台办学通知,调研、慰问和指导区域内“假日学校”办学。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关工委负责“假日学校”具体办学事宜。

三是强安全办学机制。各“假日学校”将办学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在制度机制上,建立健全“假日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好“安全责任书”“学生守则”“家校联系卡”“接送登记表”等作用。在课程安排上,将安全课作为“假日学校”第一课,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课程贯穿“假日学校”教学始终。在安全保障上,部分县乡两级政府为“假日学校”学生和志愿者购买人生意外险,一些乡镇(街道)关工委组织“五老”成立护苗队,护卫学生上放学安全。镇海区关工委为176名80周岁以下“五老”志愿者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五老”从事“假日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增加安全保障。

四是强志愿者招募机制。各地通过组织动员、校地联合、公开招募、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合力打造以“五老”、在职教师、大学生、社工等为主体,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志愿者队伍,今年有包括3600名“五老”在内的约1.6万名志愿者参与“假日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宁海县关工委通过在“五老”志愿队伍中筛选、在乡镇街道排摸、在县级有关部门聘请和有关大专院校结对等方法,组建了一支近70人的“假日学校”专家师资库。

五是强褒扬激励机制。市关工委出台宁波市“五好假日学校”命名标准,推选命名全市首批20家“五好假日学校”和400名“假日学校”志愿之星,并给予每所“假日学校”5000元的工作补助。各区(县、市)关工委因地制宜,对表现突出的优秀组织单位、“假日学校”、“五老”及其他社会志愿者、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课件等给予适当褒奖,进一步调动各方办好“假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五育、重创新,“假日学校”精品化办学取得新成效

各地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和优势,聚焦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让少年儿童在“假日学校”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一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市关工委举办暑期“假日学校”开班暨“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程”“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启动仪式,拉开全市“五老”宣讲进“假日学校”序幕。暑假期间,近千名“五老”宣讲员深入全市各“假日学校”,为少年儿童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各地还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根脉”优势,组织“假日学校”学生参加“百个基地红色行”、足迹寻访、遗迹瞻仰等红色研学活动。

二是突出文化素养培育。依托辖区内优质人才资源,邀请科技专家走进“假日学校”,为学生们带来深入浅出的科普公益课;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假日学校”,开设农民画、剪纸、泥塑、女红等非遗传承课程,让学生们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开展国画课堂、音乐课堂、创意折纸、书法研习等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举办种植、采摘、乒乓、绳梯等劳动体育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劳动之美、体育之乐。

三是突出社会实践锻造。积极组织“假日学校”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宣传、交通文明劝导、夏日送清凉等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联合派出所、医院、银行、超市等,推出“小小警官”“小小牙医”“小小银行家 成就大梦想”“我是超市货架管理员”等职业体验活动。象山县关工委在暑期推出“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挑战赛、“绿色出行”倡议等一系列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参与中养成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

四是突出关心关爱暖心。市关工委组织开展百场心理健康讲座进“假日学校”,“起航心灵,点亮未来”兵之初留守(困境)儿童军事夏令营等活动,会同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开展“我们的家园”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各地依托“假日学校”平台,汇聚社会力量,为留守(困境)儿童、小候鸟等送温暖、送服务。鄞州区关工委统筹全区各级关工委,为“小候鸟”提供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举办11年的东郊街道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连续举办15年的凯信服饰“小候鸟假日学校”、明州经济开发区的“小候鸟营等,深受“小候鸟”及其家庭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