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暨“五老”骨干轮训、宁波“数智关工”应用推广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2月19日) 翁鲁敏
同志们: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迎接市关工委成立35周年之际,今天我们在宁海召开全市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暨“五老”骨干轮训、宁波“数智关工”应用推广会议。 刚才,2个区(县、市)关工委[宁海县关工委和鄞州区关工委]、3个镇(街道)关工委[西店镇、郭巨街道和强蛟镇关工委]做了经验交流。他们结合各自实际,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青少年成长成才,工作特色鲜明、富有成效,值得学习和推广。特别是宁海县关工委高度重视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聚焦“三个一”,着力推进农村关工委工作四品牌建设,为我们作出了示范表率。各地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下步我们将在市关工委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刊载。 培育高素质青年农民,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成长成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是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这个大局,在农村青少年思政教育、青年人才创业帮扶、留守(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帮困解难、关爱服务阵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批关工品牌。 一是聚焦红色引领,打造乡村“大思政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农村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是打造宣讲育人“大思政课”。组织“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教育,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全市230多个“五老”宣讲团进乡入村、进企入校,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各地老支书、老劳模结合自己投身“三农”建设人生故事,阐述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的精彩蝶变,潜移默化教育青少年见人、见事、见理。如宁海县桑洲镇90多岁“五老”章思滚,自编厚60厘米的宣讲稿到村、校、地头讲“二十大”精神。鄞州区“五老”宣讲团入村入校开展红色宣讲400余场次,惠及青少年3万余人次。今年以来,市关工委创新设立“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大讲堂”,征集、拍摄、制作精品课件125个,线上线下送课至农村青少年身边。二是打造实践育人“大思政课”。组织农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读书征文、大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宁海县已拥有各类校外关爱服务阵地396个。鄞州区每年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超过3000场次,惠及万余人次,打造塘溪红色教育课堂、云龙“云法育苗”法治教育示范,姜山进士村传承和咸祥海洋文化传承基地,推动思政教育与现实对话、与思想交融。今年以来,市关工委也将全市260多个关心下一代教育阵地(基地)串点成线,逐步推出“走近历史走向未来”宁波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做到知行合一。三是打造协同育人“大思政课”。坚持“假日学校”25年公益性办学。从最初“五老”陪农村孩子一起学习、参加活动,到逐步形成全员、全程、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格局。现在的“假日学校”已经覆盖全市所有镇(乡)、大部分村(社区)和部分企业,平均每年接收少年儿童约7万名,真正成为了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称心的“三心工程”。今年市关工委新增专项经费用于补助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 “假日学校”。 二是聚焦乡村振兴,助力农村青年共同富裕。积极服务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开展农村青年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工匠等培训,助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乡村新型青年人才。一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各地积极动员老科技工作者、老农技人员下乡,助力培育“农村‘双带’青年人才”、新农人等。慈溪市关协农业科教工作室发挥老农技专家优势,采用“五联”(联村、联校、联场、联户、联网)工作法,3年来结对帮扶青年农民、青年农创客300余人次,有1000多人次青年学生参加农业科研指导培训。今年以来,市关工委创新实施“关工助力乡村青少年成长成才”项目,结对精准帮扶18名青年农创客,提供政策宣讲、资源对接、项目扶持、人才推荐、专家指导等全方位支持与服务,线上线下举办技术培训班20多场次,惠及1200多人次新农人。二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组织老专家、老非遗传承人、老文艺工作者等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带动青少年走进文化馆传承馆,开展文化体验和非遗创作。镇海区关工委将农民画、剪纸、泥塑等本地非遗文化传承内容融入青少年实践活动之中。象山县关工委成立“汉章国学讲堂”,引导青少年学习陈汉章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治学精神,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关注。各地还推动“‘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进乡村,组织“五老”讲述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三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各地以“青蓝工程”“共建高质量教育现代化共同体”等活动为载体,发挥老校长、老教师引领辐射作用,与乡村青年教师结对“传帮带”,推动教学资源进乡村、教育理念进乡校。市教育局关工委今年开展“老校(园)长下乡”活动,对宁海边远乡村幼儿园的教师实施精准帮带,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聚焦甬有关爱,建立农村青少年保护网。发挥关工委联系“五老”和青少年的群团优势,帮助农村青少年解决成长的烦恼、拨开成才的迷雾。一是实施青少年公益项目。开展“万名‘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市关工委“甬润童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项目每年组织“五老”结对帮扶约400名宁波籍农村留守(困境)儿童,2023年该项目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未成年人保护案例。宁海县本级及200多个村级关工委均建 立奖学助学制度[西店镇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年度奖学金额均在200万元以上,连续7年“五老”一对一结对农村留守(困境)学生2500余人次,2022年起又推出“乡村树人十年行动”公益项目,拟连续10年资助家庭处于低保户或低保户边缘的优秀初高中在校生。北仑区郭巨街道关工委“与海‘童’行、让爱成长”,充分利用市留守儿童工作站这一平台,通过“六微”工作法关心关爱8000多名“海娃”,倾情打造温馨“海娃之家”。奉化区关工委“圆梦童心”困境儿童书房改造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帮助30户困境儿童家庭进行书房改造,让孩子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学习天地。余姚市关工委连续8年实施“‘余辉护新苗’助力老区儿童成长项目”,共为四明山区留守(困境)儿童送去价值近60万元的生活学习物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二是参与青少年法治关爱。深入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90多个“五老”法治关爱团开展公益普法、法律咨询、法治实践等活动,联合公检法司打造“警徽下的关爱”“关心下一代‘五站式’普法驿站”等法治关爱帮教平台,助力维护农村青少年合法权益。宁海县关协主动对接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先后承接50余名失足失范未成年人帮教任务,其中90%的青少年帮教效果明显。三是解决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各地“五老”心理关爱团联动专业社会力量,为农村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海曙区关协青少年心理工作室自2023年底成立以来,已团队辅导农村在校学生百余人次,个案辅导12人次。市关工委2023年组织召开全市关工委系统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专题研讨会,连续15年出资支持“24小时未成年人阳光心理热线”,连续3年开展“百场心理健康讲座”,护航农村青少年阳光成长。 四是聚焦基层基础,强化农村关工委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关工委全面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以党建统领放大集成效应。一是“党建带关建”机制不断完善。早在2009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从组织网络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五老”队伍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等领域全面入手,扎扎实实抓好农村基层关工委建设。2019年在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再次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要求包括农村关工委在内的各级关工委组织在服务大局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全面推进关工委组织改革创新,明确各区(县、市)“五老”骨干团队要达到8支以上,各镇乡(街道)“五老”骨干团队要达到5支以上,形成“党建带关建”大格局。今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包括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内的新的重点任务及分工,有力保障了“党建带关建、关建服务党建”体制机制的建立。二是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目前全市已实现县、镇(乡)、村三级关工委服务于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全覆盖。同时各地拓展县级关协在镇(乡)分会(工作站)的“五老”志愿服务团队建设,重点加强村(社区)“五老”工作室(站)建设。慈溪市经过多年创建,已实现村级“五老”工作站全覆盖。鄞州区突出村级“五老”工作室领头雁培育,在全国文明村湾底村建成以“红色初心、绿色共富、青色传承、蓝色平安、橙色家风”为主题的“五老+五彩”工作室服务网络,用以引领全区村(社区)“五老”工作室及阵地建设。三是规则制度不断健全。2009年市关工委制定《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各区(县、市)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参照执行。同时制定《宁波市镇乡(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宁波市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了镇(乡)、村两级关工委的工作原则、工作任务、组织制度、工作保障等。2011年开始,市关工委在全市开展包括镇(乡)、村两级关工委在内的“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五好”关工委建设,经过这么年的发展,全市已经涌现出一批农村基层“五好”关工委。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市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农村是关工委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县级关工委是抓镇(乡)促村、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一些区(县、市)关工委按照省市关工委部署,抓好工作的贯彻落实。但也有个别区(县、市)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不够,对本地区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缺乏全局谋划和针对性指导,导致整体工作推进迟后。同时,市级层面对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调研、支持、帮助的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农村基层关工委组织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镇(乡)、村(社区)两级关工委组织全覆盖,且涌现出一批自身建设强、作用发挥好、关爱成效显的农村基层关工委组织。但也有一些农村基层关工委,其自身被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其它群团组织合作不够紧密,工作推进不够有力,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社会影响力不强等。 三是“五老”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各地积极组织动员身体健康、有一定专业能力、热爱青少年工作的老同志加入农村“五老”队伍,组建“五老”宣讲团、关爱团,当好校外辅导员、结对帮教员、网吧监督员、科技推广员等,用心用情关爱农村青少年。但也应客观认识到,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很多乡村“五老”进城或定居异地与儿女同住,导致一些地方缺乏有能力、有资格、有爱心、能胜任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个别偏远乡村甚至找不到“五老”。部分“五老”在一定程度也面临工作能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同志们,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组织优势和“五老”的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新路径。 本月初,省关工委召开了省关工委成立35周年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明年1月,中国关工委将召开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我们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市关工委成立35周年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届时将对明年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这里,我就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简要讲三点意见: 第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使命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更是倾情关怀。强调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强调要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举措,加大资源投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强调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留守儿童群体。总书记也十分关心“五老”和“五老”工作,今年10月,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希望广大老年朋友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11月,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希望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创幸福美好生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脚点是做人的工作。要发挥好“五老”铸魂育人的独特优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紧紧围绕抓好农村两类服务对象和三项服务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2023年中国关工委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就是要按照党中央要求,抓好农村青年农民和农村未成年人这两类服务对象,抓好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协助政府部门做好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这三项服务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部署要求,立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的关工委法定职责,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各区(县、市)关工委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农村青少年急需解决的问题找准,把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实,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谋划好明年的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把握好、坚持好这些年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原则:积极争取乡镇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保证;配齐镇(乡)、村两级关工委班子,是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如何吸引农村青少年自觉自愿地参加关工委活动,是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活力所在。我们要创新搭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平台载体,更好把凝聚“五老”与服务“五老”结合起来,把引领、帮扶和培育青少年贯通起来,使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三、要准确把握农村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加强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些年全市上下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农村关工品牌。下一步要巩固提升老的工作品牌,创新培育新的工作品牌,以品牌发展带动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发展,服务农村青少年成长成才。一是着力打响适应农村需要的“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大讲堂”品牌。集中全市优质宣讲资源,与230多支活跃在广大农村的宣讲团队有机融合,依托宁波“数智关工”平台,通过数字化建档、菜单化宣讲、规范化管理,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素质高、人格正的“五老”“大先生”队伍。一方面将城市的优质“五老”资源,如老校长、老教师、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等送下去;另一方面将农村优质育人资源,如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村史、知名人物、发展变迁等村情文化请上来,共同“编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生动教材,演绎生动场景,营造“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的浓厚氛围。二是着力做实“五老”助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品牌。市县乡联动推进“农村‘双带’青年人才”培育行动,牵线选派老专家团队下乡,积极参与省关工委组织的“百名科技专家联百村”“青蓝驿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各区(县、市)要集中资源打造一个在创收和吸纳就业方面都有优势的示范基地或培育若干名农创青年。三是着力打造“甬有关爱”品牌。培育一批“甬有银雁关爱”公益创投项目,推进建设“一市一会、一县一基金”关心下一代公益共同体。深入开展“万名‘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共建高质量教育现代化共同体”等活动,全面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关爱阵地建设。四是着力打造“甬有银雁”品牌。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职责之中,动员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退休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推动“银色人才”和“五老”队伍互融互通。五是着力打造宁波“数智关工”品牌。宁波“数智关工”是嵌入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市县乡三级关工委提供数据汇总、信息发布、资源配置、公益服务、动态服务管理等功能服务的应用模块。它既有利于三级关工委准确掌握辖区内关工委组织和“五老”团队的基础数据信息,还有利于全市关心下一代资源的共享[如提供精品宣讲课件和全市各级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阵地信息],更有利于集中优质资源关爱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如实现“五老”志愿团队与青少年帮扶对象的分级认领、结对、帮扶及后续信息发布]。 同志们,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深入贯彻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宁波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