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市关工委的有力指导下,阳明街道关工委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壮大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街道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强领导健机制,推动组织建设新发展 一、织密组织网络。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将其纳入党工委议事日程、精神文明建设和目标考核内容。成立街道关工委组织,设立关工委办公室,辖内30个村、社区(居委)实现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在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工作小组,形成以街道关工委为核心、各村社关工委组织为基础、民营企业关工委小组为依托、街道工、团、妇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三级联动”组织网络。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如及时更替制、经费保障制等。出台学习、会议、信息档案及考核验收评比等制度,着力推动关工委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三、创新组织模式。为破处村社关工委工作不平衡性,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优势,采取社村结对模式,由社区带动村,实现“城乡联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按区域划成四个片,由4位副主任任组长,统筹资源、合力调配,形成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 一、筑巢迎凤聚人才。通过登记摸底、深入挖掘、宣传发动、走访动员等方式,让更多“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关工委全体干部和“五老”骨干赴嘉兴、平湖参观考察,调动“五老”工作积极性。目前已建成一支具有阳明特色的高素质“五老”骨干队伍,3名“五老”获评宁波最美五老志愿者,1名“五老”获评宁波市优秀志愿者。 二、搭台引智强建设。注重平台搭建,积极发挥宣讲团、关爱团、帮困助学团、网吧监督团、校外辅导团等作用,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原方桥“五老”工作室和钱爷爷工作室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引导有爱心有技能的“五老”开设新工作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三、学习教育提素质。建立学习制度,不定期组织“五老”学习党的新理论和关工委工作新精神,组织“五老”赴平湖聆听全国关工委最美“五老”姚爱英作报告,不断提升“五老”综合素养。 一、深植教育“红色根脉”。发挥街道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阳明讲堂”为品牌、关协分会为抓手,扎实开展红色大讲堂、红色艺术荟、革命传统宣讲等教育实践活动。2023年开设“假日学校”30余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二、活化教育“标新立异”。“五老”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如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员、校外辅导员、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等,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各关工委根据老同志实际和特长爱好,针对性开展工作,使老同志各展所长、各显所能。 三、落实教育“知行合一”。为了把帮困助学工作落到实处,把助人为乐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五老”就近建立“一对一”帮教对子,积极开展助学献爱心活动。2023年,富佳实业慈善冠名基金、阳明关工委关爱基金及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困难学生200余名,资助资金及物资超30万元。 一年来,街道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进,取得了显著成绩。28个村(居委)、社区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250余次,吸引3140余名青少年和36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关工委信息宣传工作更是走在前列。2023年,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各类信息151条,向上级关工委微信公众号投稿275篇,其中《余姚日报》采用77篇。宣传工作还得到“中国火炬”高度认可,全年录用数高达150篇。余姚电视台多次对街道关工委工作进行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关工委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后,街道关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脚踏实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扬“五老”所长,着力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