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本地经验
经验交流    
  调查报告
  本地经验
  他山之石
  专家理论
网站搜索    
  本地经验  
聚焦“三个一” 着力推进农村工作四品牌建设
时间:2025-01-15   阅读:次   来源:宁海县关工委
【文字

全市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交流发言之一

聚焦“三个一” 着力推进农村工作四品牌建设

宁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4年12月19日)

近年来,我县关工委按照省、市关工委关于农村工作“四品牌”相关要求,从宁海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事组团,有序有力地推进了农村青少年思政教育、青年人才创业帮扶、流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帮困解难、关爱服务阵地建设等四方面品牌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织密关心关爱“一张网”

一是聚合志愿队伍。全县通过“联谊化组合、社团化管理”模式,建成以“五老”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志愿服务队伍40余支,队员3000余名,其中“五老”2000余名,逐步形成“关工委+协会+工作团队”的多元化复合型和全链式组织服务体系。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利用成员单位协作和协同机制,形成与社工部、县文明办、民政、工青妇等部门单位跨部门互动、抱团服务的工作态势,如近三年来与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与县文广旅游局、县妇联联合举办经典文化读书季暨少年儿童语言艺术大赛等大型活动达15次之多。三是融合社会力量。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团体、新经济群体等组建关心下一代服务平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如岔路镇协助华英伦企业关工委组建阳光公益服务社,大佳何镇“五老”牵头发起“每月少抽一包烟 资助一名贫困生”民间助学公益组织,帮扶留守(困境)儿童达500余名。

二、下好育人树人“一盘棋”

一是为青少年成长领航。充分利用学校思政课、假日和清明、建党、建国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抓好思想政治和“四史”教育。桑洲镇90多岁“五老”章思滚,自编青少年教育宣讲稿厚达60厘米。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县关工委还先后向10个村(社)、单位赠送红色书籍3500余本。二是为在校生学习助航。县本级及全县200多个村级关工委均建立了奖学助学制度,年度奖学总金额均在200万元以上。全县各级关工委还通过“五老”“一对一”结对,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2018年至今,受益学生可达2500余人次。三是为迷途青少年导航。县关工委、关协志愿服务团队主动对接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先后承接50余名失足失范未成年人的帮教任务,利用谈心谈话和法律知识辅导等措施进行“靶向治疗”,帮助他们改邪归正。西店镇泥融飞燕公益社工服务中心发起的“点亮心灯 助爱未来”青少年心理护航行动,先后帮助60余名青少年解除心理困惑。四是为青年创业者“续”航。组织专家团队为在农村和有关领域创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有志青年,提供市场经营信息、扩展生产经营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扶持和指导,使他们早日“圆好创业梦”。当前宁海涌现出了胡强强、叶成龙、胡钊云等一批优秀农创客。五是为青少年平安护航。全县各乡镇(街道)关工委均建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学生护卫志愿队伍,义务承担学生上下学和暑期山塘溪流活动安全守望工作,如跃龙街道部分社区“五老”,西店镇“五老”。岔路镇关工委的“阳光义警”分队等“平安护苗”行动已成为一种常态,每年参与志愿护航达1000余人,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100小时以上。

三、铆足做强做优“一股劲”

一是建树服务品牌。认真遂行市级品牌,在组织实施市关工委“假日学校”“四化型”工作模式、“甬润童心”等品牌同时强调宁海特色的有机融入。如今年县关工委适时提出“五个办”(协助办、联合办、独立办、补贴办、分段办),在学校全面开办“暑托班”的情况下,依然开办了74所“假日学校”,使市级品牌在宁海实践中呈现新的内涵和活力。全力打造县级品牌,始终秉持发展理念,带领传统品牌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2019年—2022年连续三年推出“让爱回家”“情暖童心”“向日葵成长计划”等九大服务项目,先后筹集150余万元物资。2022年又提出“十年树人”规划,拟用十年时间持续对家庭处于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的优秀初高中在校生给予一定资助。大力融合“民间”品牌,到目前为止,整合运用由乡镇街道和有关社会组织自创品牌20余个,使志愿服务达到了“无缝对接”和有机整合、共享。二是建造教育阵地。全县按照“自建自用、他建我用、共建共用”原则,已拥有校外各种关爱服务阵地396个,其中县委组织部创建的“红动宁海”红色教育基地39个,关工委自建和冠名挂牌22个,农村文化礼堂335个,各阵地功能配套齐全完善,为广大青少年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建立制度机制。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先后着重健全督促评估、规范项目、完善信息沟通等方面的机制,使关工委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与此同时,还注重服务经费保障,每年通过承办市级项目、申报活动资金补助等可为各级关工委争取约10万元的资金补助。县关工委、关协层面,财政每年给予100多万元的经费保障。乡镇街道层面,每年安排2万-20万不等的预算,有力地保障了“四品牌”工作的经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