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交流发言之四
与海“童”行 让爱成长 北仑区郭巨街道关工委 (2024年12月19日) 
山海郭巨,千年古城。北仑郭巨街道位于宁波最东角,地处穿山半岛,三面环海。这里生活着8000多名儿童,因在海边,有了共同的名字——海娃。目前海娃中共有单亲、残疾、困境儿童88人,留守儿童42人。其中有一位名叫瀚瀚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离家,从小他就跟年迈的祖辈一起生活,类似这种情况的家庭在郭巨街道还有不少。他们普遍存在亲子沟通不畅,隔代教育溺爱现象严重;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内驱力;因家庭亲情缺失,个性自卑内向等诸多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助力瀚瀚这样的“海娃”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郭巨街道关工委在市、区关工委和街道党工委大力支持下,利用好市留守儿童工作站这一阵地,设立了“海娃之家”,积极打造关心关爱这些特殊家庭儿童的温馨港湾。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凝聚力量,织密多元关爱网络。街道关工委发动各方力量,组成护花使者,参与关爱行动,为海娃们保驾护航。一是组织12名“五老”志愿者与22名留守儿童一一结对,定期了解孩子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经常开展谈心、鼓励。他们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孩子,买衣服,买学习用品,帮助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困难问题。二是牵线北仑区中心幼儿园、梧桐幼儿园、新蕾幼儿园党支部,跟32名困境“海娃”结对,目前各幼儿园党支部已捐款资助3名孩子读完大学。三是集结了街道党建联建、社会组织、学校、企业的力量,为32名困境海娃匹配了合适的“海爸海妈”,并为每位孩子建立成长档案。截至目前,包括党员、网格员以及有一技之长的企业员工等108人,还有多家单位都纷纷加入了这支关爱队伍,成为海娃们的学业辅导员、安全守护员、心理疏导员、后勤保障员。 
二、联动服务,构建全链条帮扶体系。近年来,海娃之家项目的成效不断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同。海娃帮扶的事迹经由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后,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如宁波伊特赛公司以每年5万元、连续出资三年的形式来支持“海娃之家”的各项活动。每年“六一”前夕,爱心志愿者都会为“海娃”带来糖果礼包,送来课外书籍,为每一位孩子兑现微心愿。截至目前,已帮助76%的孩子提高了自信心, 67%的家庭改善了亲子关系。今年,街道新打造的“共建工坊”,为25个海娃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每月创收2000-3000元。许多海娃从曾经的小不点长成了阳光少年,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瀚瀚连续几年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实现从受助者到帮助者的完美转变。 
三、常态长效,引领向上向善新风尚。街道关工委针对不同“海娃”的成长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突破口,总结提炼了“六微”工作法:即凝聚微力量、发现微问题、解决微心愿、开展微服务、实施微行动、实现微提升,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推出四个公益子项目,助推“海娃”们的全面成长。 一是亲子共育项目: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亲子沟通交流,共同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共同传承非遗文化。目前已举办亲子沙龙、亲子故事会、亲子运动会、全家福拍摄、亲子农耕体验等活动40余次,有效促进“海娃”与父母(祖父母)之间的互动交流,助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二是小鬼当家项目:通过开设生活技能课堂增强“海娃”的生活独立能力,如缝扣子、叠衣物、炒饭、剥豆子等;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以 “拇指打分”的方式,评选出劳动全能之星、速度之星等奖项,鼓励他们更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三是海娃研学项目:结合市关工委的“甬润童心”项目开展系列活动,内容涵盖“古城学党史探寻红色记忆”、非遗鱼灯制作、非遗纸浆画制作、“海娃”闹元宵、儿童跑马灯等课程。利用周边资源,组织开展了烽火台红色研学和美乡村研学、田间农耕研学、绿色环保研学等一系列可看可玩可探可学的实践活动。 
四是海娃心社项目:以个案跟踪或团辅的方式关注“海娃”的心理健康发展,携手专业心理咨询师深化拓展心理关爱项目。累计开展团辅活动10次,个案跟踪服务24次。同时推出“海爸海妈”成长专场、“沟通有道”专场和青春健康教育专场,开展海爸海妈成长系列课堂、家庭教育沙龙等,邀请青春教育讲师围绕孩子们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如何有效沟通等为家长们“出谋划策”,由点及面提升参与度和成效度。 
携手护成长,留守不孤单。郭巨街道关工委将一如既往将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工作开展下去,用温暖守护童心,用爱守望成长,让海娃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心关爱,在和煦阳光下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