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海曙区关工委    
  组织网络
  领导讲话
  基层动态
  五老风采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媒体聚焦
  政策法规
  友情链接
  阵地建设
网站搜索  
媒体聚焦    
点赞!“星宝爷爷”朱中人获评全国先进
时间:2025-10-31   阅读:次   来源:海曙区关工委
【文字

点赞!“星宝爷爷”朱中人获评全国先进

近日,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联合表彰了一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宣讲团团长,海曙区关工委名誉主任、海曙区关心下一代银发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朱中人,荣获 “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他退休十余年来始终如一的公益热忱。

自2012年5月退休后,朱中人便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坚持每周为需要的群体开展葫芦丝公益教学,十余年如一日。

一个寻常的周六上午,甬尚慈善(社工)中心的教室里暖意融融。记者见到朱中人时,他正手持葫芦丝,指导10余位孤独症孩子演奏藏蒙风格曲目《蓝色的香巴拉》。

“小潘跟着朱老师学葫芦丝整整6年了。从前他连乐器都拿不住,现在能完整完成一场演出。”提起孩子的变化,“星宝”小潘的奶奶难掩感激,“朱老师的耐心没话说,是他让我们全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很多老师教着教着就爱上了这些孩子,舍不得放弃。”朱中人介绍,团队目前有60余名银发志愿者,从周二到周日每天都会开设课程。这些课程专为孤独症孩子的养护需求设计,并主动配合家长的时间安排,为星宝家庭减轻日常照护的压力。

课程设置上,团队精心规划了三大类内容:艺术课涵盖葫芦丝、国画、非洲鼓等,在安抚“星宝”情绪的同时,发掘他们的天赋潜能;家政课包含礼仪、烹调、家务整理、应急处置等,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体育课则有瑜伽、篮球、足球等,助力他们强健体魄。目前,已有120余名“星宝”在团队的陪伴下学习成长。

这份温暖的坚守,既源于朱中人的个人执着,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退休前,朱中人曾担任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宁波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副教授,在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经验。如今,身兼海曙区关工委名誉主任、海曙区关心下一代银发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的他,还承担着协会育苗工作室负责人的职责。工作中,他不止帮扶特殊儿童,更长期通过微课程、短视频、沙龙互动、现场教育、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开展红色宣讲,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 “第一粒扣子”。同时,他还带动大批 “五老” 志愿者投身关心下一代服务,其中不少志愿者是他曾经的同事与学生。

三年多时间,朱中人项目团队已累计为“星宝”开设超650课时课程。如何为成年“星宝”铺就未来之路的现实难题,正成为志愿团队着力摸索解决的新课题。目前,团队已围绕“星宝”的长远规划展开主动探索,并形成了清晰的行动方向。

“我们已向宁波市政府提交倡议,希望推动成立‘星宝’家庭联合协会,一方面助力‘星宝’家庭‘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另一方面让分散的社会关爱力量形成合力,更精准地对接需求、发挥作用。”朱中人表示。

在谈及团队能持续投身公益的底气时,朱中人进一步补充:“志愿者们因志同道合而凝聚在一起,而我们团队能坚持十余年,更离不开市、区二级关工委的支持和帮助。”这份十余年的公益坚守,正是在宁波市关工委指导下,海曙区关工委搭建“五老”志愿关爱平台、打造特色服务矩阵的生动实践。

从单个项目的深耕,到多领域专业工作室的布局,海曙区关工委已逐步构建起辨识度高、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关心下一代关爱服务体系。目前,区关工委依托“关工委+协会+专业工作室”的成熟组织架构,先后设立育苗、护苗、护航、净网、影像、红烛、科创、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心理指导等10个专业工作室,还涌现出朱中人、卢根思、张学和、姚国珍、高红、黄爱萍、庄启宁、谢博敏、邵莉、董天逸等一批志愿团队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扎根青少年教育、权益保护等领域,持续发挥着骨干引领作用。就在今年4月,协会的第11个专业工作室“睛”彩未来眼健康工作室正式揭牌,工作室依托“五老”志愿者队伍与优质医疗资源,开展视力筛查、科普宣教、个案干预等服务,进一步丰富了服务版图。


“朱中人同志的先进事迹,不仅是‘五老’志愿服务‘无私奉献 关爱后代’精神的鲜活践行,更以具体行动为‘五老’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让这份崇高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传递。”海曙区关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继续锚定支持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根本目标,积极创新拓展“队伍组合联谊化、团队管理社团化、工作运行项目化、服务开展专业化”的“四化型”发展模式,推动11个工作室的服务专业化、特色化,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更持久的“五老”活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