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镇乡(街道)信息
基层动态    
  县(市)区信息
  镇乡(街道)信息
  企业信息
  系统信息
网站搜索    
  镇乡(街道)信息  
北仑区各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展“秋假带娃”活动(三)
时间:2025-11-18   阅读:次   来源:北仑区关工委
【文字

柴桥街道芦江工业社区关工委:秋假“充电”正当时!北仑这群孩子探秘海上救援解锁“硬核技能”

“原来救生绳藏着‘救生密码’,潜水服是海上救援的‘钢铁铠甲’!”

秋意渐浓,秋假如约而至。11月13日,东海救助局宁波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近20名来自芦江工业社区的孩子,化身“小小救援员”在“实地观摩 + 互动体验 + 知识课堂”的沉浸式探索中,解锁海上救援的“硬核技能”,让安全意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活动刚拉开序幕,救助飞行队的直升机模型与救援船模型便成了“吸睛担当”。亮眼的红色涂装如同海上的“生命灯塔”,机腹救援绞车、船身救援标识等细节还原度拉满,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踮着脚尖凑在展柜前,小手指轻轻贴着玻璃,目光紧紧追着救援教员的讲解,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这些模型是按真实救援设备还原的,真实的救援直升机时速很快,能在海上精准悬停救人!”教员话音刚落,“哇——”的惊叹声便在现场响起。

随后,孩子们走进应急装备库,开启“零距离”接触专业救援设备的体验之旅。在教员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穿上厚重的潜水服,戴上安全帽与潜水面具,感受着装备带来的“专业感”;看着教员演示单结、双套结等救援绳打法,还忍不住伸手尝试,在一次次调整中掌握基本技巧。当救援队员身着隔绝服、手持灭火装备模拟灭火场景时,孩子们更是屏息凝神,直观感受到海上救援的紧张与专业。

体验环节结束后,一场干货满满的水上安全知识宣教课随即展开。大屏幕上,真实救援案例视频缓缓播放,直观呈现水上遇险救援技巧,孩子们全神贯注,听得格外投入。

“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救援场景,今天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每一次成功救援背后,都藏着这么多专业知识和辛苦付出。”芦江书院的朱馨彤感慨道,这次活动她不仅学到了实用的自救技能,还对“生命至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海上救援探秘活动,是芦江工业社区为秋假中的孩子量身打造的“特色课程”之一。据悉,该社区辖区内聚集了78家企业、1.2万名产业工人,今年秋假政策落地后,社区调研发现,年末企业生产繁忙,职工请假照看孩子成了“老大难”问题。

假期不是“空白期”,而是成长的“黄金期”。“不能让家长因托管问题分心工作,更要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秋假。”芦江工业社区党总支书记胡静亚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安全的种子播种进孩子心里,也让他们感受到救援人员救死扶伤的公益精神。未来,社区还将继续联动更多优质资源,推出更多贴近孩子需求的实践活动,让假期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二课堂”。 


新碶街道芙蓉社区关工委:秋日农庄奇遇记

“妈妈快看!我自己烤的牛肉串!”10岁的阳阳举着一串DIY烤肉,笑得格外灿烂。今日,一场以“奇遇自然,研学秋假”为主题的亲子研学活动圆满落幕。虽然天公不作美,但绵绵秋雨并未阻挡亲子家庭的参与热情。此次活动由芙蓉社区精心组织,是浙江省“银伢和乐”工作体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一老一小”双龄共养、代际互动的一次创新探索。

9点整,参与活动的家庭们满怀期待地抵达目的地。这一边是传统美食青团的制作,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着揉面、包馅、搓圆,一双双小手忙得不亦乐乎。另一边是植物书签制作,孩子们在农庄中寻找各式各样的花朵和叶片,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落叶、花瓣等精心排列在书签卡上。在覆膜、压制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认识了各种植物的特性。

烧烤无疑是今日的高潮。尽管雨水淅沥,但炭火一起,整个场地瞬间热闹起来。大家围在烤架旁,有的负责串肉串,有的负责刷油撒料,忙得不亦乐乎。鸡翅在火上滋滋作响,牛肉的焦香勾得人食指大动。小朋友们模仿街边小贩吆喝:“新鲜牛肉串,客官慢用!”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尽管初试身手有些笨拙——有人烤焦了鸡翅,有人被烟熏得眼泪汪汪,但失败的尝试反而成了趣谈。当外焦里嫩的肉串终于出炉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分享劳动成果,连被雨水打湿的衣衫也顾不上了。

芙蓉社区党委书记杨艳表示,社区将持续深化“银伢和乐”工作体系,依托“假日学校”“银领助力”等载体,开展更多“孝老敬贤”实践等特色活动,推动“一老一小”多领域深互动,为构建代际和谐、守望相助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注入持久活力。


新碶街道百合社区:亲子活动绘就共建共治暖心画卷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秋假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家风建设内涵,11月13号上午,百合社区协同社区妇联、网格力量及共建单位北仑区惠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精心策划了“非遗润家风,巧手传温情”亲子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家庭,让优良家风浸润人心,凝聚起社区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百合1.jpg

活动现场,面香与欢笑交织,温情与传承共融。在非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和面、搓条、编织、定型的每一个步骤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妈妈的大手引导下,认真地揉捏、缠绕,不仅是在学习制作一道传统小吃,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与情感交流。参与活动的凯旋府居民宋丽丽感慨道:“我们家有两个小孩儿,平时工作忙顾不上,这次社区组织活动,能和孩子一起专注地完成一件事,分享劳动的喜悦,这种感觉比麻花本身更香甜。”这小小的麻花,拧出的不仅是酥脆可口的美食,更是家庭内部耐心教导、协作共享的优良家风,让“润物细无声”的家风传承在亲手实践中得以实现。

百合2.jpg

本次活动是百合社区深化社区共建、推进家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活动依托网格力量精准摸排辖区亲子家庭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妇联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链接共建单位资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过非遗文化这一独特载体,既让青少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又以亲子互动为切入点,弘扬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优良家风,推动形成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下一步,百合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整合社区妇联、网格、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围绕家风传承、文化建设、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策划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持续绘就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蓝图。


霞浦街道沙湾社区关工委:模拟法庭+文创,学法超有趣!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秋假生活,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与法律素养,沙湾社区关工委特别推出青少年法治研学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实地参观与文创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在参观学习中感受法律威严,在互动体验中厚植法治信仰。

沙湾.jpg

活动伊始,志愿者先带领青少年集中观看了往期的模拟法庭视频。画面里,模拟法庭的小朋友们身着角色制服,认真演绎着审判长、检察官、律师等角色,生动还原了庭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这不仅让在场的青少年直观了解了法庭审理的基本程序,更让他们对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角色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大家纷纷挺直身体,全神贯注地观看起来。观看完视频,志愿者带领大家参观社区模拟法庭场地,并详细介绍了法庭布局和各类角色的职责,还结合模拟案例讲解了青少年犯罪的危害以及遵法守法的重要性。通俗易懂的讲解,让青少年对法律程序和职业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活动室,开启了创意手工环节。志愿者为大家准备了融入模拟法庭元素的冰箱贴制作材料包,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将法治理念融入作品之中。“我有专属法治冰箱贴啦!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参加过社区模拟法庭的宋雨诺小朋友拿着印有自己身影的法治主题冰箱贴,兴奋地向身边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此次法治研学活动打破了传统法治宣传的刻板模式,通过‘看、听、思、做’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有效增强了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碶街道太白社区关工委:秋假不“假”,有爱护航

近日,宁波市中小学生迎来首个秋假。值此之际,太白社区党群服务和太白社区关工委给一群特殊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策划了一场“秋日‘骑’妙时光”亲子游园会,让平日里穿梭于楼宇巷陌、奔忙于配送服务的外卖和快递小哥们在难得的秋假收获了温馨的陪伴与欢声笑语。

太白.jpg

秋日午后,阳光和煦,11月13日下午,位于城郊的山里农场一改往日静谧,洋溢着欢声笑语。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15组家庭开启了一段特别的秋日之旅。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积极参与到“安全骑行模拟”“极速配送挑战”等融合行业特色的趣味游戏中。这些游戏巧妙融入了“小哥”们的日常工作元素,拉近了亲子距离。随后,大家一同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挖番薯、采摘橙子的农耕乐趣,并合作制作了香喷喷的芝士红薯,共同享受了难得的亲密互动时光。

在这个中小学生首次享有的秋假里,太白社区以一场精心安排的亲子活动,不仅弥补了新就业群体家庭的亲子陪伴缺位,也生动诠释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

接下来,太白社区将持续深化关爱举措,将服务范围从新就业群体本人延伸至其家庭后代。通过“金苗成长盾”健康守护行动等项目,把关怀拓展至子女健康成长领域,构筑起坚实的下一代防护网,让温暖在代际间传递,共同书写社区融合与共同成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