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本地经验
经验交流    
  调查报告
  本地经验
  他山之石
  专家理论
网站搜索    
  本地经验  
“五老”工作室风采展--宁海县关工委裘大姐“五老”工作室
时间:2025-11-25   阅读:次   来源:宁波市关工委办公室
【文字


为展示我市“五老”工作室的建设成果与时代风采,市关工委于近期在全市推选出15个优秀案例。这些工作室扎根基层,覆盖思政教育、法治护航、文化传承、科技服务、矛盾调解等多个领域,生动展现了广大“五老”的银发担当与奉献精神。为加强示范引领,推动互学互鉴,即日起推出【“五老”工作室风采展】专栏,对先进事迹与特色实践进行系列宣传。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工作室,弘扬“五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共同营造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浓厚氛围,续写育人新篇章。


倾情献余热 同心促和美

宁海县关工委裘大姐“五老”工作室

一、引言

裘大姐“五老”工作室由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裘银芳同志牵头创立,凝聚了以全国人大代表陈华姣等为代表的9名热心公益的资深骨干。工作室紧紧围绕关心下一代工作这一使命,秉持“老有所为、幼有所育”理念,以助农、助学、助医、助老、助和“五助”为重点,在赋能青年成长、关爱困境学子、优化成长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成为宁海县“五老”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的一个亮丽品牌,其事迹获人民网、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二、主要做法

(一)搭平台育品牌,赋能农村青年创业兴业。工作室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聚焦农村青年创业难点,构建多层次支撑体系。构建产销对接平台,拓宽兴业渠道。依托裘银芳创办的圣猴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20余家农业合作社资源,对接配送中心、商超及线上平台,推动建设宁海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和旅游产品集散中心。积极拓展跨区域协作,2024年赴贵州、四川等地,与当地大学生签订农产品协作协议,将百余种特色农产品引入更广阔市场。创新媒体营销模式,提升转化效能。善用新媒体赋能传统农业,2024年工作室成员创作《“农小二”卖菜歌》短视频,获学习强国平台转发,全网播放超百万次,带动宁海雪菜销量增长300%。通过“宁海珍鲜”等直播间推广宁海蜜桔,组织新农人参与展会、对接经销商,成功打造多款市场爆品。强化品牌培育指导,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技艺传承与品牌建设,为创业青年提供关键支持。帮助前童青年杨某注册“三福清”商标并引荐名师,使其成长为竹编市级非遗传承人;协助小微加工企业完成“孝娘糕”等商标注册与推广。在2024年“七一”助农活动中,工作室将“宁好宁选”商标捐赠给宁波宁好供应链有限公司,持续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二)施援手护成长,照亮困境学子前行之路。工作室始终将教育帮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阵地,以持续关爱为困境学子铺就平坦求学路。实施普惠性助学,扩大帮扶覆盖面。通过建立“1+N”助学机制、发放助学金、捐赠学习用品等方式,系统性开展助学行动。2024年以来共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57名,涉及金额12万元。例如,今年6月,工作室成员陈华姣为深甽长洋小学60余名学生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开展结对式帮扶,注重长效与暖心。成员们长期结对帮扶,曾因一条求助卖瓜短信,裘大姐与女孩郭某结缘,不仅助其家庭销售西瓜,更持续关怀其成长,最终帮助她光荣入伍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女孩叶某某因六指畸形自卑,工作室发动捐款为其成功手术,并给予家人般照料。工作室还将爱心延伸至西部,主动结对黔西南晴隆县贫困学生61名,捐赠学习用品累计金额达6万元,用行动诠释“爱与责任没有距离”。

(三)聚合力优环境,筑牢“一老一小”关爱根基。工作室充分发挥成员经验与资源优势,聚焦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与社会因素,于关键处发力。助力家庭和谐,守护成长港湾。工作室成员、原民政局副局长吴满春,凭借多年民政工作经验,积极参与婚姻调解,每周在民政局离婚窗口义务调解,并担任法院人民调解员,以长辈智慧成功修复58对夫妻关系,从源头上为孩子守护完整温馨的家庭环境。联动医疗资源,纾解求医之困。工作室成员、原妇保医院院长王加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累计开展公益助医服务120多人次,对接上海等优质医疗资源20多例,切实为病患家庭排忧解难。关爱老年群体,传递温暖尊严。针对农村空巢孤寡老人生活难题,在前童镇推出80岁以上老人“即时响应”服务项目,帮助解决提取存款、购物等日常实际困难,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间接优化了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支持系统。

裘大姐“五老”工作室以“穿针引线”的实干精神,凝聚“五老”余热,在服务新农人、关爱下一代、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五老”的担当与风采,为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贡献了“五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