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博物馆为媒 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余姚市关工委黄和钦“五老”工作室 一、引言 宁波五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前身为余姚铝制品厂,始建于1981年。公司关工委成立于2012年,2023年成立黄和钦“五老”工作室。依托黄和钦四十余年创业历程中积累的上万件工业实物与文献资料,工作室牵头建成余姚市民营工业博物馆,形成以工业文化为主线、融合“科技+文化+实践”的育人体系。2025年提出“智数融合·匠心育人”理念,累计服务青少年超3000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汇聚“五老”力量,拓展作用发挥新阵地。工作室由公司董事长黄和钦领衔,广泛吸纳老党员、老工匠、老专家、老模范等优质“五老”志愿者,组建高素质关爱团队,服务青少年和青年职工成长。建立完善学习、活动及会议制度,每两月召开工作例会,每半年组织青年职工代表大会,学习上级精神与先进经验,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依托公司办公区挂牌设立“五老”工作室,建成民营工业博物馆、和乾阁藏书馆与职工书屋,为青少年教育和“五老”活动提供坚实阵地保障。 (二)开发研学线路,打造知行合一新课堂。2025年开发“科技赋能 向新而行”“科技+工匠”等主题研学路线,接待研学团队6批次、120余人次。组织“五老”成员以“老爷爷讲故事”“老奶奶讲故事”等形式,结合博物馆老物件讲述工业发展历程;黄和钦亲自与青少年座谈,分享创业经历,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增设数字展区,运用AR技术还原传统工艺,推出“虚拟模具工刻模”等互动项目,吸引多所职校开展研学。开设“五老”直播课堂,单场观看互动提问率达75%。设置“河姆渡文化”展区,开展“一带一路”文化沙龙,邀请外籍员工分享见闻,拓宽青少年国际视野与文化底蕴。 (三)聚焦关爱服务,满足持续成长新需求。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持续充电赋能。 建立青年职工成长档案,设立“五谷工匠学堂”,联合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开设学历定制班、智能制造班等,企业承担全部费用,2025年青年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0%。与宁波大学合作的“大型薄壁构件数字化精准制造技术”专项通过国际先进水平鉴定,15项技术获国家专利,2名青年工程师获市级技能奖。打造“五谷云学堂”平台,上线《工匠精神解读》等3门课程,覆盖千余名师生。开展“五谷工匠”评选,近10人获评,其中2人获余姚市级荣誉。二是发挥纽带作用,坚持困难帮扶。 建立关爱基金,实施大病救助与子女就学资助,构建“助学-辅导-就业”链条式帮扶机制。已帮助20名员工子女解决上学问题,为100余人参保互助医疗,出资15万元支持贫困青年就业。三是开展文体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常态化开展法律讲座、迎春晚会、读书活动、志愿服务等,维护青年权益,弘扬企业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与社会责任感。 
三、经验启示 余姚市民营工业博物馆与“五老”工作室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央视教育频道曾作专题报道。省、市关工委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充分肯定其经验做法。众多高校及中小学生前来研学,青少年在参观与交流中汲取知识、获得成长正能量。下一步,公司关工委将推进“数字化民营工业博物馆”建设,拓展虚拟研学;联合教育局开发“工匠精神”校本课程,设立“青年数字工匠”奖学金,每年资助2名职校生深造;与高校共建“新质生产力实训基地”,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发起“家庭-学校-企业”守护联盟,试点“绿色游戏认证计划”,持续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