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红色国防 深耕爱国情怀 慈溪市关工委史正军国防教育工作室 一、引言 史正军国防教育工作室成立于2024年3月,是慈溪市关工委深化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青少年国防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载体。工作室依托宗汉街道史家村“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品牌优势,及“宗汉街道国防教育科普馆”阵地资源,以提升村“五老”工作站建设水平为基础,打造“老兵爷爷讲故事”“国防教育科普”等特色工作品牌,用生动鲜活的教育内容和互动体验,激发辖区内青少年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努力推动国防教育、红色基因深入青少年的心田。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阵地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工作室立足宗汉街道史家村“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国防教育科普馆”核心优势,升级打造集“展示、教学、互动”于一体的实体阵地,增设军事装备模型展区、VR虚拟体验区等功能板块,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国防教育场景。同时,联动退役军人服务站、辖区学校及社会组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优抚政策、教育师资、活动场地等要素,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阵地支撑”的协同模式。通过阵地整合与资源联动,工作室已成为区域性红色文化地标,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开展活动60余场,惠及中小学生超3000人次,成为慈溪市青少年红色教育“必修课”,其经验做法获央视少儿频道专题报道,品牌辐射效应显著扩大。 (二)创新活动载体,打造特色教育品牌。聚焦青少年认知特点,工作室创新推出“老兵爷爷讲故事”“国防教育科普”等特色品牌活动。邀请参战老兵结合亲身经历讲述战斗历史,组织军事知识竞赛、武器装备模型拼装等互动项目,增强教育趣味性与感染力;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四联工作法”——联合退役军人服务部门共建阵地、联动学校资源开展宣讲、联建军事实践基地丰富体验、联创双拥文化品牌厚植情怀,构建“理论教学+实践体验+文化浸润”的立体化教育体系。通过活动创新与品牌打造,青少年国防素养培育成效显著,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持续增强,工作室也成为慈溪市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的“打卡地”。 (三)延伸关爱服务,深化育人实效内涵。工作室在开展国防教育的同时,构建“教育+帮扶”双轨服务机制,将关爱服务延伸至青少年成长全周期。组织“五老”成员结对帮扶困境青少年8名,通过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物资援助等方式,帮助2名失足失范青少年重返校园、3名农村青年成功创业。2024年8月,联合爱心企业家向四川省凉山州特殊青少年群体捐赠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价值12万元,并开展“书信连心”心理关爱活动,搭建跨区域帮扶桥梁。通过关爱服务延伸,工作室不仅实现了国防教育与成长关怀的有机融合,更形成了“五老”引领、社会协同的长效帮扶机制,彰显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温度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