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工之窗 > 五老风采
关工之窗    
  领导讲话
  调查研究
  五老风采
  大事记载
网站搜索    
五老风采    
小港街道竺山社区关工委:“银龄翰墨”润青苗 十二载弦歌书传承
时间:2025-07-10   阅读:次   来源:北仑区小港街道关工委
【文字

7月8日,小港街道竺山社区假日学校书法教室里墨香弥漫,80岁的“五老”志愿者吴闯屏息凝神,笔走龙蛇,“红心向党”四个遒劲大字跃然纸上。台下数十名青少年目不转睛,在横竖撇捺间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堂“银龄导师”书法课,生动诠释了社区持续十余年的“翰墨育人”工程。

06fd6a7573d74ee6b4cc730e0b52d21.jpg

一堂课,银发泼墨暖青苗

笔尖刚一抬起,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便聚焦在吴爷爷身上。“写好字,关键在结构。比如‘党’字的宝盖头,要撑得开阔,像顶保护伞……”吴闯开始耐心讲解,边说边将印着九宫格的练习纸分发下去。教室里很快响起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

不一会儿,练习完成的孩子们纷纷拿着习作纸,在讲台前自觉排起小队。“都别急,一个个来。”吴闯戴上老花镜,拿起红笔仔细审视。“这一横写得稳,有力度!但这个捺收笔稍急,不够舒展,手腕再沉一点试试……”他几乎是伏在案头,逐字圈点批注,对结构和运笔给出具体修改建议,最后还不忘在作业上方工整地打上一个鼓励的分数。

“吴爷爷好!”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哟!是你啊!”吴闯抬头,立刻认出眼前的男孩,“去年就来学过,我记得你写的‘福’字有进步!”被爷爷点名的孩子腼腆一笑,温馨互动引得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半世纪,党员初心耀“新岗”

“社区就是我的新战场!”吴闯胸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闪耀着信仰的光芒。这位昔日的北仑港建设党员先锋,如今是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领头雁”。2013年,他和同是党员的妻子邹文利选择将党徽别在志愿马甲上,成为社区一道充满信念感的风景线。

自2014年牵头成立墨友书法协会,这支平均年龄76岁的“五老”团队便开启了新的征程。十年间,他们累计送出春联超2千副,开设公益书法课80余场。“字如其人,一撇一捺都要堂堂正正!”12岁的张雨欣清晰记得吴爷爷教她的第一个“人”字。2022年启动“老带新”机制后,像她这样在银龄导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书法骨干已超10名,翰墨馨香正代代相传。

十年路,春联方寸映变迁

每逢岁末,竺山社区广场便化作火热的“露天书法博物馆”。十年匠心,“五老”团队推动社区春联华丽蝶变:从千篇一律的吉祥话,升级为蕴含家庭故事的定制楹联;从单一墨色,发展为融合剪纸、年画元素的艺术品。

老党员邹文利指着居民孙阿姨家定制的对联“地铁穿山家添喜,书香满巷户纳福”介绍:“上联讲地铁通到家门口的喜悦,下联赞社区书屋飘出的文化香。”小小春联,早已成为记录民生发展、传递邻里温情的新载体。

竺山社区关工委将这支宝贵力量纳入“银龄智库”,构建长效机制:周三固定“银龄导师日”切磋笔法,寒暑假开设“小小书法家”特训营,老少同堂,教学相长。“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更是社区治理中的柔性力量。”社区假日学校校长沈红燕表示,未来计划打造更立体的“五老”工作矩阵,推动书法课堂与红色研学、非遗传承深度联动。从2014到2025年,这一副副浸透深情的春联,串联起的是一条承载着银发初心、见证社区发展、滋养少年心灵的文化长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