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街道江梅社区:防溺水,防中暑安全讲座 暑期来临,溺水、中暑进入高发期。为切实增强青少年的防溺水,防中暑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近日,梅山街道江梅社区关工委举办了一场关于防溺水防中暑的知识讲座,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及家长参加。 活动现场,讲师首先通过播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视频,直观的展示了溺水事故的严重后果,一个个真实惨痛的案例让现场的青少年和家长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讲师结合生动形象的ppt,详细讲解了如何预防溺水以及溺水时的自救方法与发现他人溺水时的正确救援方式等知识。同时,还强调了“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青少年不擅自下水施救。 
针对夏季高温易引发的中暑问题,讲师从中暑的常见症状,高危人群讲起,深入剖析了高温环境下户外活动、居家避暑的注意事项“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藿香正气水不能与头孢类药物同服”生动易懂的讲解让防暑要点深入人心。 在互动环节,讲师提出各种与防溺水,防中暑相关的问题,青少年们积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工作人员还准备了小扇子作为礼物。针对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于游泳安全的疑问,讲师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一位家长表示:“这样的讲座非常有意义,孩子能学到实实在在的防溺水与防中暑知识,我们家长也更放心了” 春晓街道洋沙山社区:青春健康暑期行 OH卡解码心灵世界 为贯彻落实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7月7日下午,由春晓街道人口家庭协会、春晓街道洋沙山社区联合举办的“青春健康暑期行”活动在“小海螺”暑期假日学校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级教师刘郁娜老师,以“OH卡带你走进想象世界”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健康教育课。现场,刘老师将孩子们分成4个跨龄小组,通过讲解OH卡使用规则,引导大家开启探索自我、激发想象的奇妙之旅。 
在“OH卡初体验”环节,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抽取喜爱的卡片。张皓迪小朋友选取了一张大海沙滩的卡片,兴奋地说:“春晓是个美丽的海边小镇,在这里可以吹海风、踩浪花、捡贝壳,我爱我的家乡。”邵梓妍小朋友则举起了星空卡片,满怀期待地道:“我向往浩瀚的星空,希望有机会可以探索宇宙的奥秘。”通过分享卡片故事,孩子们不仅表达了内心情感,也增进了彼此了解。 “父亲印象卡”环节是全场最温情时刻,孩子们低头沉思,精心挑选出代表父亲形象的OH卡。“爸爸像这张卡片中的大山一样,坚实可靠,永远守护着我们。”“每当我害怕时,爸爸总是给我暖阳般的拥抱,让我充满勇气。”有的孩子红着眼眶讲述爸爸的爱,有的孩子则骄傲地细数爸爸的“超能力”。通过孩子们真挚的话语,平日里含蓄内敛的父爱,化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最精彩的部分当属“故事接龙”,刘老师给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头,随后小朋友们根据抽取的卡片,依次进行故事续编。风景卡在故事中变成迷雾森林、魔法湖泊等奇幻场景,人物卡则化身为探险角色,在思维碰撞中共同编织出一个精彩奇妙的大冒险。孩子们将情绪与想象融入故事情节,实现压力释放与情感抒发,有效促进心理韧性与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此次“青春健康暑期行”活动,以OH卡创新课堂形式,将语言表达、想象发挥、团队协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下一步,春晓街道人口家庭协会和洋沙山社区将继续以“小海螺”暑期假日学校为阵地,开展更多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小港街道竺山社区:防溺零计划 安全伴暑期 近日下午,竺山社区假日学校教室里传来阵阵热烈的讨论声。一场以“防溺零计划·安全伴暑期”为主题的防溺水安全讲座正在进行,北仑区红十字会志愿者李甬江老师化身“安全导师”,带着孩子“沉浸式”学习防溺水知识,现场纠正认知误区,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同学们,你们觉得人溺水后都会拼命挣扎、大声呼救吗?”李甬江老师手持图文展板,目光扫过坐得笔直的孩子们。前排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立刻举手:“我在电视里看到过,应该是这样的!”话音刚落,李老师却摇摇头,指着展板上的真实案例图片解释:“其实这是误区!很多人溺水时肌肉会突然抽筋,根本无法扑腾,甚至连呼救声都发不出来,就像这样——”他随即模拟了一段“无声溺水”的状态:身体僵直、手臂微弱划动,孩子们瞪大眼睛,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讲座从“认识溺水、预防、识别、自救、互救”五个维度展开。在演示环节,李老师特意邀请两名孩子上台,模拟“手拉手救人”的错误方式,当看到“施救者”被“溺水者”拖倒在地时,台下的孩子们惊呼出声。“记住!盲目下水或手拉手施救,不仅救不了人,还会把自己搭进去!”李老师一边演示救生杆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边强调,“正确的做法是找长竹竿、抛救生圈,或者立刻拨打119!” “希望孩子们把今天学到的‘安全密码’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讲座结束时,李老师将防溺水承诺书发给每个人,孩子们郑重地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场带着笑声与惊呼声的课堂,正让“防溺”的种子在夏日里悄悄生根。 竺山社区:安全教育,防患未来 炎炎暑日,竺山社区假日学校里却涌动着关切与责任,掌声之中为社区青少年暑期安全扣上了至关重要的第一环。7月2日,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专业医师干张芳精心献上《安全教育,防患未来》主题讲座,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坚固的暑期“安全伞”。 
安全意识需从童年根基筑起。干医生立足儿童“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与“感知觉未成熟”“识别危险弱”的客观现实,深入剖析烧烫伤、外伤、食物中毒及需把握“黄金四分钟”的心肺复苏等常见意外事故隐患。她化繁为简,结合丰富临床经验,传授实用急救知识——烧烫伤后“冲、脱、泡、盖、送”的临场要诀,外伤止血处置的正确步骤,识别食物危险线索的必备常识,心肺复苏按压点位的精准定位。 互动问答环节点燃课堂火花。干医生邀请提问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举高了小手。“被毒蛇咬了怎么自救?”“划伤后到底要不要打狂犬疫苗?”童言童语直指生活中的风险盲区,医者仁心逐一回应,细心抹去了孩子们认识中的疑惑点,声声有应,掌声与欢声交织满室。 这堂安全教育课标志着竺山社区关工委精心构建的暑期成长“安全网”正全面展开——集“安全教育+素质拓展+学业提升”三位一体的“30天沉浸式成长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围绕学生核心素养需求系统设计,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活动,不仅织密社区青少年暑期安全防护底线,更要拓展其能力的边界、点燃探索的热忱。 新碶街道玉兰社区假日学校防溺水课“干货”满满 为筑牢暑期安全防线,7月9日,新碶街道玉兰社区假日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课。活动特邀北仑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潘红萍老师主讲,通过知识科普与沉浸式体验,为孩子们送上实用“安全锦囊”。 潘红萍老师以真实案例切入,生动剖析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风险,强调“远离危险水域+不私自下水”的安全底线。课堂核心聚焦易学易记的防溺水“四不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成人监护下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水域游泳。潘老师尤其叮嘱孩子们:遇他人溺水时,务必“大声呼救、寻求大人帮助或使用工具救援”,坚决避免盲目下水施救。 
实践体验环节成为课堂亮点。潘老师带来了专业的救生器材,包括救生衣、游泳圈和救生杆。在她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亲手体验了正确穿戴救生衣的方法,了解了救生衣的浮力原理和穿着要点。潘老师还现场演示并指导孩子们操作救生杆,讲解如何安全利用这种长杆工具在岸上施救,避免直接涉险,这正是对“不盲目下水施救”原则的生动实践。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直观掌握了救援工具的使用技巧和安全要点。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全神贯注听讲,在知识问答和情景模拟环节踊跃参与。生动实用的课程内容和新颖的器材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巩固了防溺水知识与技能。 安全不放假,守护在行动。此次寓教于乐的防溺水课,是玉兰社区深化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创新实践。玉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持续联动专业力量,通过假期课堂、“网格化巡河”及家庭宣导,织密儿童暑期“安全防护网”,让辖区青少年度过平安、充实的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