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关工信息 > 工作动态
关工信息    
  工作动态
  花絮采撷
  通知公告
  计划总结
网站搜索    
工作动态    
北仑区暑期假日学校之非遗传承篇(三)
时间:2025-07-15   阅读:次   来源:北仑区关工委办公室综合
【文字

春晓街道洋沙山社区:巧手制绒花 非遗润童心

7月8日,春晓街道洋沙山社区“小海螺”假日学校开展了一场非遗手工绒花制作活动。本次活动由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拾梦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授课,通过趣味互动与动手实践,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活动伊始,一场趣味十足的“猜花名”游戏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牡丹!”“玫瑰!”“百合!”随着幻灯片上花朵图片的切换,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当大屏幕画面定格在“郁金香”时,志愿者手中举起一朵精美的绒花成品,并向孩子们介绍了绒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历史、独特工艺以及“荣华富贵”的美好寓意,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先把绒线紧紧绕在钢丝上,就像给小棍子穿毛衣……”在制作体验过程中,志愿者生动演示了捋线、剪绒、缠丝、塑形等步骤,并进行巡回指导,遇到操作中有困难的孩子,帮他们调整握线的姿势,鼓励大家按照步骤完成作品。

活动尾声,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绒花郁金香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分享声像雀跃的音符:“你看我的粉白郁金香,花瓣是不是很圆?”“老师说我的宝蓝色绒花最特别!”“我要把这朵花送给妈妈,告诉她这是用老手艺做的!”稚嫩的话语里满是骄傲,小脸上的笑容比手中的绒花还要灿烂。

此次活动通过“认知+实践”的沉浸式体验,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在寓教于乐中加深了他们对非遗绒花的了解,悄然激发了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洋沙山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小海螺”假日学校将持续把非遗元素融入假期课程,通过竹编、剪纸、拓染等更多元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亲近传统技艺,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白峰街道怡峰社区:“曲韵传薪”非遗戏曲声韵课

7月8日上午,怡峰家园A区8幢209活动室里丝竹悠扬,社区假日学校的学生们正跟着甬峰艺术团的志愿者周老师,认真学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经典动作。这场体验课,让孩子们在举手投足间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周老师先为孩子们播放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经典片段。屏幕上,演员们婉转的唱腔、优美的身段,让从未接触过越剧的孩子们眼前一亮。“这段唱的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宝玉相遇的场景。”周老师边播放边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越剧的起源、特点以及《红楼梦》的故事背景,帮助孩子们理解剧情和人物情感。

进入教学环节,周老师先示范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的基础动作:兰花指的捏法、台步的走法、眼神的运用......“手指要像握着一朵花,手腕要柔软,脚步要轻盈。”老师一边分解动作,一边耐心纠正孩子们的姿势。刚开始,孩子们的动作略显僵硬,手指捏不拢,台步走不稳,但大家都学得格外认真。随着练习的深入,孩子们逐渐找到了感觉。周老师不断提醒着细节,活动室里不时响起“再来一次”的鼓励声。

活动最后,孩子们分组展示学习成果。虽然动作还带着几分稚嫩,但举手投足间已有了越剧的韵味。此次活动,将传统越剧艺术引入假日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传统文化,感受戏曲之美。

小港街道枫林社区:小小钩针编织文化传承

7 月 7 日下午,枫林社区假日学校内暖意融融,一场以非遗手工钩织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在此举行。小港中心小学教师汪语晗受邀授课,40 余名孩子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传统手工艺的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汪语晗展示了亲手制作的钩织戒指、卡通动物挂件等作品,精致的造型与细腻的工艺令孩子们啧啧称奇。她结合实物讲解钩织技艺的历史渊源,从古代民间编织工艺的演变,到现代非遗传承的创新发展,让孩子们在动手前先感受这项技艺的文化底蕴。

“起针时拇指和食指要稳住线团,钩针插入线圈时角度要稍倾斜……” 教学环节中,汪语晗以基础针法为起点,通过 “讲解 + 演示” 的方式拆解操作要点。她手中的钩针与彩线灵活翻飞,短短几分钟便勾勒出一枚爱心挂件的雏形,直观的示范让孩子们迅速理解技法精髓。

实操环节成为活动的高潮。孩子们手持钩针、毛线跃跃欲试,周梓茉小朋友刚起针就遇到了麻烦,线团在手中缠成了 “乱麻”,她举着线头小跑至汪语晗面前:“汪老师,线总不听话怎么办呀?” 汪语晗蹲下身,轻轻拨开缠绕的丝线,一边重新整理线轴一边笑道:“你看,把线团放在桌子上,只拉出一小段来操作,就像牵着小蜗牛散步一样,它就不会乱跑啦。”

另一边,男孩翁博韬的钩针总也穿不进线圈,急得鼻尖冒汗。汪语晗发现后,握住他的手调整握针角度:“针尖要像小箭头一样对准线圈中心,手腕轻轻一转就进去了,试试?” 在老师的引导下,翁博韬反复练习两次,终于成功勾出第一个锁针,兴奋地举起作品向同伴炫耀:“你们看!我做到啦!”

虽然初学时频频遭遇线圈松散、钩针打滑等问题,但在相互切磋与汪语晗的巡回指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绕线、锁针等基础技巧。社区提前准备的钩织手册派上用场,手册中清晰标注的针法示意图与步骤解析,为孩子们提供了即时参考。汪语晗穿梭在座位间,逐个纠正握针姿势、调整线迹密度,指尖翻飞间帮孩子们解开一个个技术难题,确保每位孩子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据了解,枫林社区假日学校此次活动旨在通过 “沉浸式体验” 传承非遗技艺。除现场教学外,特意印发的钩织资料集包含进阶针法教程与创意作品图谱,助力孩子们在活动后持续深入学习,让传统手工艺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新活力。

新碶街道海棠社区:皮影戏点亮小朋友们的奇妙之旅

7月11日,海棠社区假日学校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体验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张艺老师带着满满的创意和热情,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皮影戏文化盛宴。

图片1.png

课堂伊始,张艺老师播放了一段精彩的《西游记》皮影戏视频。那灵动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和憨厚的沙僧,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在白色幕布上栩栩如生地演绎着经典故事。小朋友们瞬间被这神奇的艺术形式吸引住了,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就是皮影戏的魅力呀!”张老师微笑着说道,“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还要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皮影道具哦!”话音刚落,张老师便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几件真正的皮影道具,轻轻展开,那精致的雕刻、绚丽的色彩,让小朋友们惊叹不已。张老师一边展示,一边详细地讲解着皮影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打开了通往古老艺术世界的大门。

随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动手制作环节。张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了皮影制作材料,小朋友们兴奋地拿起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看,先把关节的部分连接好,这样皮影才能动起来。”张老师在几个小朋友面前示范着,“然后用颜料给它上色,记得要均匀哦!”小朋友们学得有模有样,有的小朋友选择了孙悟空的形象,给它画上了金灿灿的金箍和金箍棒;有的小朋友则选择了可爱的猪八戒,给它涂上了粉嘟嘟的脸蛋和大大的耳朵。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皮影道具终于诞生了!“今天我学到了好多关于皮影戏的知识,还亲手做了自己的皮影道具,太好玩了!”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道。

春晓街道明月湖社区、将军山社区:童心剪世界,快乐纸艺行

7月10日下午,阳光温柔地洒在“湖畔春娃”假日学校,一场以“童心剪世界,快乐纸艺行”为主题的剪纸课在这里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宁职院的“拾梦非遗”志愿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传统剪纸艺术的盛宴。

图片2.png

活动中,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剪纸样式,从简单到复杂,应有尽有。孩子们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图案,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裁起来。剪刀在纸上轻盈舞动,仿佛在与孩子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随后,孩子们发挥创意,用颜料将剪好的作品拓印在扇子上,一把把独具特色的扇子在他们的手中诞生,成为了这个夏日里最珍贵的纪念。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志愿者们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孩子们的天真与好奇,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求知的氛围。

这次剪纸课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更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如何思考,更在剪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片3.png

“湖畔春娃”假日学校的剪纸课活动,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也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抹亮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承“寓教于乐”的理念,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进入练习环节,起初歪扭的笔画,在一次次调整中变得规整 。老师穿梭席间,及时扶正跑偏的笔锋,轻声鼓励“再稳一点,你看这一横,越来越有模样啦”。随着墨渍渐次晕染,孩子们笔下的字从“摇摇晃晃”到“端端正正”,墨香里,专注与进步悄然生长。

最具仪式感的当属“清凉扇面”书写环节 。孩子们挑选“平安喜乐”“顺遂无忧”等美好词语,将对生活的期许融入笔端 。一笔一划落于扇面,黑墨、白宣与扇子的灵动形态碰撞,化作别样的夏日清凉。当孩子们举着写满祝福的扇子,或给自己扇风,或与同伴分享,墨香与笑声交织,传统文化的温度,就这样传递开来。

这场书法课,以动画启思、以技巧筑基、以练习成长、以扇面寄情,让孩子们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洋沙山社区将依托“小海螺”假日学校,继续为孩子们打造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艺术之美和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