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碶街道丁山社区:相声与配音,开启儿童语言艺术新篇章 7月10日,丁山社区假日学校内欢声不断、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相声与配音”课程在此精彩上演。孩子们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成长时光。 活动现场,来自泰河学校的钱磊老师首先通过生动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解了相声的基本技巧和配音的趣味要点,从语气、语速到表情、动作,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进入角色。钱磊老师首先带小朋友们进行了绕口令训练,老师结合发音技巧,从声母、韵母的区分入手,为大家讲解了绕口令训练的核心要点:“绕口令的关键在于‘准’与‘快’,先慢后快、先准后顺,才能真正达到锻炼口腔肌肉和语言流畅度的效果。” 
训练环节中,学员们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挑战。“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考验着唇齿配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则让大家在声调变化中反复练习。不少人起初磕磕绊绊,但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鼓励下,逐渐掌握节奏,语速越来越快,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和掌声。 相声表演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自由组队,别看他们年纪小,站在“小舞台”上却毫不怯场,一捧一逗间有模有样,“我们家是吹牛世家!”清脆的童声搭配夸张的表情,“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逗得在场家长和志愿者忍俊不禁。
丁山社区:小巧手做非遗绿豆糕,舌尖上传承老手艺 当暑假遇上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9日上午,丁山社区暑期假日学校里飘起阵阵绿豆清香,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绿豆糕手作课”热闹开课。四十余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揉制着这份藏着老手艺的夏日清甜,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指尖与舌尖悄悄发芽。 活动一开始,桂语坊负责人张兆芬带着大家“解锁”绿豆糕的前世今生:“老辈人做绿豆糕,讲究‘选豆要圆、去皮要净、磨粉要细’,十几道工序全靠手作,差一点都出不了这股清润劲儿。” 到了动手环节,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戴上小围裙,洗干净小手,跟着张师傅的步骤一点点揉豆泥。有的小朋友力道不够,豆泥总不听话,旁边的小伙伴就主动伸手帮忙;有的小心翼翼地把豆泥填入模具,轻轻一压,再慢慢脱模——当印着“福”字、小兔子的绿豆糕完整出现时,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举着自己的“作品”向老师和同学炫耀,小脸上满是成就感。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捧着装满绿豆糕的小盒子,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笑容。 
丁山社区暑期假日学校负责人表示,把非遗手作课搬进课堂,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既能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也能明白“匠心”背后的坚持。而这份带着奶香和童真的绿豆糕,不仅甜了夏日,更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下一步,丁山社区假日学校还会继续举办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员们在参与中感受传统之美,让社区成为传承匠心、凝聚温情的“大家庭”。 新碶街道玉兰社区:“五老”志愿者围棋课堂温情启幕 7月7日,玉兰社区假日学校暑期课堂正式启动,为孩子们拉开了快乐学习、充实假期的序幕。在精心准备的首堂围棋课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老”志愿者李世君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围棋启蒙课。 
"围棋不只是竞技,更是中国'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之一。"玉兰社区假日学校教室里,李老师轻抚棋盘向孩子们介绍,并将围棋的智慧与乐趣娓娓道来。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耐心讲解棋盘构成、基本规则和落子技巧。 孩子们被李老师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纷纷端坐在棋盘前,眼神专注而明亮。在李老师的鼓励下,“来,试试看,把你的棋子放在这里,看看能不能‘围’住这个交叉点?”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尝试落子,小小的手指在方格间谨慎探索。课堂气氛既认真又活泼,落子的清脆声响伴随着孩子们投入的思考与偶尔恍然大悟的轻呼,思维的火花在方寸之间悄然迸发。 李老师不时穿梭在孩子中间,俯身指导,轻声点拨,他感慨道:“看着孩子们认真思考的样子,感受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这就是我们这些‘老同志’发挥余热最大的快乐。围棋不仅能锻炼思维,更能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希望这颗传统文化的种子能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李世君老师等“五老”志愿者,以其丰富的知识、人生阅历和无私的爱心,成为孩子们假期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是社区宝贵的财富。玉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关工委后续还将精心策划并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努力为社区青少年营造一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收获满满的假期环境,让社区真正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和温馨成长的乐园。 春晓湖工业社区:传承中医文化,点亮少年梦想 7月14日,春晓湖工业社区假日学校的课堂里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课在此精彩上演。此次中医课旨在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中医的认知和兴趣。 
课堂上,来自杏林中医的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中医知识。专家首先讲解了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古代神农尝百草到如今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千年中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随后,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现场演示,孩子们尝试着观察同伴的面色、舌苔,聆听呼吸声音,模拟询问身体状况,并感受切脉的奇妙。这一互动环节让孩子们仿佛化身成了 “小中医”,亲身体验到中医诊断的神奇之处,深刻理解到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独特智慧。 中医师展示了数十种常见的中药材,如枸杞、金银花、陈皮等,这些平日里在生活中或许见过的物品,此刻在孩子们眼中都变得充满了神秘色彩。通过中医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这些中药材,还了解了它们的功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惊讶地发现原来身边的许多食物和植物都有着奇妙的药用价值。
“这次中医课太有趣了!我以前对中医不太了解,没想到它这么神奇,中药材原来有这么多用途,我回家后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兴奋地说道。通过这堂中医课,许多小朋友也纷纷表示,他们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会更加关注健康养生知识,也愿意去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此次中医课是春晓湖工业社区假日学校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要举措,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心中种下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小港街道竺山社区:“五老”挥毫泼墨 书法课堂播撒反邪教种子
7月15日下午,竺山社区假日学校的教室里墨香袅袅,社区关工委“五老”成员、墨友书法协会负责人吴闯正握着孩子们的手,一笔一划教写“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等书法字。这场由社区关工委组织的“笔墨话反邪”活动,让孩子们在墨香中接受反邪教教育,更彰显了“五老”队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80岁的吴闯,是社区关工委“五老”队伍中的骨干。他深耕书法十多年,更深知反邪教宣传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孩子们是未来,得让他们从小就认清邪教的危害。”课前,吴闯特意挑选了“科学”“正义”“反邪教”等20余个关键词,用红笔在宣纸上标注笔画顺序,“用书法教反邪,既能练本领,又能记道理,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课堂上,吴闯先从握笔姿势教起。“笔尖要正,手腕要稳,就像做人要正直,不能被歪门邪道带偏。”他边示范边结合反邪教主题讲解,“你们看这‘邪’字,左边是‘牙’,右边是‘阝’,就像张着歪牙的恶势力,专挑心软的人下手;而‘科’字,左边‘禾’代表希望,右边‘斗’是奋斗,科学才能带来好日子。”生动的解读让孩子们眼睛一亮,纷纷拿起毛笔模仿。 “以前觉得书法就是写字,今天才知道,笔墨还能当武器,跟邪教作斗争!”六年级的小航举着自己写的“科学之光”作品说。孩子们将写好的反邪教书法作品小心翼翼地晾干,打算带回家贴在墙上,当“家庭反邪宣传员”。 竺山社区关工委负责人表示,“五老”是社区反邪教宣传的“主力军”,他们有经验、有威望、有热情,能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此次书法课堂,正是“五老”发挥余热的生动实践——用笔墨为媒,让反邪教理念融入青少年心田。接下来,社区关工委将继续组织“五老”开展反邪教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等活动,织密青少年反邪教“防护网”,让科学与正义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