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街道新梅工业社区:“急救魔法课堂” 为学生暑期安全护航 7月15日下午,梅林街道关工委联合新梅工业社区关工委开展了“急救魔法课堂”——应急救护知识学习活动。县红十字会项经梅老师为育才学校的学生讲授了应急救护知识,重点围绕防溺水技能展开培训,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增添保障。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项老师从溺水原理入手,结合历年真实案例,系统讲解了溺水的危害与预防要点。针对“落水后如何自救”这一关键问题,她强调:“保持冷静、放松肢体是首要原则,要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维持漂浮状态等待救援。” 除自救技巧外,课程还聚焦“科学施救”。项老师提醒同学们,发现他人溺水时,需先确保自身安全和溺水者情绪稳定,切勿盲目逞强,应优先寻求成人帮助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随后,她借助假人教具,现场演示了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等急救步骤,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应急救护的操作要点。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不仅掌握了实用的溺水自救与施救知识,更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后续,新梅工业社区关工委将持续开展更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
强蛟镇:开展海洋文化体验活动 7月16日,强蛟镇关工委组织“假日学校的小朋友走进宁海湾海洋生物博物馆,开启一场融合科普与艺术的渔村记忆探寻之旅。
在博物馆里,孩子们围着陈列的海螺、海星标本驻足,听讲解员讲述宁海湾的海洋生态故事,不时观察展柜里的贝壳展品,好奇询问它们的名称与习性。随后,大家来到“半岛文荟”,欣赏“水双重”王敏杰·余王波作品展,水彩画中湛蓝的海湾、摇曳的渔船让孩子们倍感亲切,纷纷指着画中场景回忆起随家人赶海的片段。 
最热闹的环节当属贝壳风铃手工体验。老师提前准备了各色贝壳、彩绳与铃铛,手把手教孩子们穿孔、打结。有的孩子挑选扇形贝壳做底座,有的用小巧的海螺串成吊坠,还有小朋友特意保留贝壳上的天然纹路,说要“留住大海的痕迹”。当清脆的铃声从串好的风铃中传出,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此次活动通过“参观+欣赏+手工”的多重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近海洋文化中重拾渔村记忆,也为假日学校增添了别样的童趣与意义。
桥头胡街道中兴社区:健体魄积善分,暖邻里递温情 蝉鸣织就的盛夏傍晚,夕阳透过青翠叶隙,在社区一角投下斑驳的光影。一群身着运动服装的青少年正列队在社区前的广场……7月14日傍晚,桥头胡街道关工委联合中兴社区关工委开展“健体魄积善分,暖邻里递温情”为主题的公益健体训练营正式开班,邀请15名辖区青少年一起参与暑期健体,培养青少年公益心。 
此次健体训练营充分调动辖区内的青少年,让青少年主动放下手机,走出空凋房,让青少年身体的力量转化为温暖他人的能量,凝聚成社区的文明暖流,让青少年知道原来强壮的定义不止于体魄,更在于敢于担当的肩膀。 
公益的意义不止于帮助他人,更在于在付出中读懂生活的重量,以健康之躯托举责任,以赤子之心温暖人间,让每一份向上的力量,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逐步打造全民运动、友爱互助、健康向上的现代化社区。
桃源街道泉水社区:巧手拼贴 树叶有“画”说 为丰富网格内儿童的课余生活,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7月11日,桃源街道泉水社区关工委开展“融融有爱·小小新芽”——“关筑未来成长计划”系列活动之“巧手拼贴 树叶有“画”说”树叶画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收集到的树叶,在老师的带领下围在一起观察树叶的形状与纹理,老师给大家示范如何利用树叶拼贴出独特的图案。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想象力,将树叶一点点拼成了小猫、孔雀、小金鱼。“这是我用树叶贴的妈妈的裙子!”“这是楼下的小狗,这片叶子是他的尾巴。”现场气氛活跃,孩子们争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制作树叶画,不仅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之美,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之后社区关工委还会开展更多创意手工类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