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镇:茅山居委会开展科学科普进社区——提取香蕉中的DNA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辖区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7月16日下午,茅山居委会联合姜山镇科协为茅山居委会辖区的小朋友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科普教育课,主题为香蕉中的DNA科普课堂。 课堂上,从细胞开始,丁老师给学生们介绍了基因、遗传、碱基、基因突变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DNA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物质。”丁老师介绍,DNA是一个英文简写,它的中文名字叫脱氧核糖核酸,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储存遗传信息。 
丁老师现场演示的实验,让孩子们对这些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烧杯、酒精、香蕉……丁老师在实验中用到的工具都是孩子们日常熟悉的,通过清洗、涂抹、浸泡等一系列操作,她成功引导小朋友们提取出了香蕉的DNA,通过提取实验,小朋友们能直观看到DNA的形态——白色絮状物,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让孩子们仅凭肉眼便可窥见生物学的奥秘。 本次提取DNA科普活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让科学的种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姜山镇:科学科普进社区——瓶中云·天气的微观密码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暑期生活,7月18日上午,茅山居委会假日学校联合姜山镇科协特别策划“瓶中云·天气的微观密码”科学实践活动。活动以“云”为切入点,通过“科普课堂+模拟实验”形式,系统讲解云、雨、雾、霜的成因,引导青少年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规律,培养观察力与动手能力,让暑期学习充满探索乐趣。 
活动分为“科普课堂”与“实验探究”两大环节。在科普课堂中,丁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系统讲解了云、雨、雾、霜等常见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结合动画演示和生活案例,帮助青少年理解水循环的微观过程。随后进入实验环节,孩子们在丁老师指导下,利用透明塑料瓶、热水、干冰等简易材料,通过控制温度变化模拟大气对流,成功在瓶中复现“云雾生成”的奇妙现象,直观观察到水蒸气凝结成云的完整过程。 本次活动将抽象的气象知识与趣味实验相结合,既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又培养了科学思维与动手能力。参与学生纷纷表示:“原来云是这样形成的!实验比课本更直观有趣。”茅山居委会未来将持续推出更多科学科普课堂,搭建更多青少年家门口的“科普实验室”,助力社区科普教育提质增效。 
姜山镇:拼装挑战乐趣多 在鲁班锁中传承文化 7月18日上午九点,狮山社区假日学校热闹非凡,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青少年暑期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邀请了区关工委志愿者老师,带领社区小朋友们一同探索鲁班锁的奥秘,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活动伊始,区关工委志愿者老师以中国古建筑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其中精妙绝伦的榫卯结构。老师提到,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大都采用榫卯结构,即便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能屹立不倒,充分彰显了榫卯结构的稳固性与科学性,令小朋友们惊叹不已。随后,老师自然地引出鲁班锁内容,介绍其作为榫卯结构的典型应用,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益智玩具。 
在讲解鲁班锁玩法时,老师拿出实物教具,为小朋友们进行示范。首先,引导大家仔细观察熟悉每个配件,发现其轴对称的特点。接着,老师以黄绿两块配件为例,展示如何将它们拼装成十字形状,过程中强调了角度、方向的重要性。小朋友们听得全神贯注,迫不及待想要动手尝试。 紧接着,激动人心的挑战赛环节开始。小朋友们分组行动,依照老师的指导,认真研究手中的鲁班锁配件。他们时而紧锁眉头思考,时而相互交流讨论,尝试不同的拼接顺序与方法。在不断地尝试与摸索中,一些小朋友成功完成了鲁班锁的初步拼接,兴奋地向老师和伙伴们展示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心中种下传承与创新的种子。狮山社区关工委也将持续开展此类特色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