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丁山社区暑期假日学校内古韵流转。88岁的顾名来老人俯身在一张课桌前,手把手纠正一个男孩的握笔姿势。宣纸上,《春日》的诗句在稚嫩的笔触下渐显风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场以诗词为媒的硬笔书法课,背后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温情回响。 作为社区高龄独居老人,顾名来是丁山社区居家养老结对服务的重点关怀对象。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影常年穿梭于他的小屋:定期上门走访,细致询问健康状况与生活需求;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总少不了送上一袋象征团圆的月饼、一份寓意安康的粽子,或几句熨帖心灵的问候。这些点滴关怀,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老人的心田。 “总想为社区做点什么。”这份长久积累的温暖,在顾名来心中转化为强烈的回馈意愿。恰逢暑期假日学校之际,他主动联系工作人员,提出无偿授课。“练了一辈子字,能教孩子们写写字,也算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点用场。” 
课堂上,顾名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从正确的握笔姿势、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到字体结构的搭配原则,让孩子们对书法有了初步认识。“爷爷的手特别暖!”假日学校学员曹梦婕举着自己完成的《春日》作品,眼中闪着光。而对顾名来而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逐渐工整的字迹,正是最珍贵的回报。“被需要是一种幸福,”顾名来轻声感慨,“社区让我不孤单,现在我也能为别人点亮一盏灯了。” “社区以书法为纽带,悄然织就了一张温情的循环网络。从‘受助者’到‘贡献者’,身份的转变焕发了老人的生命价值。”丁山社区假日学校负责人表示,这堂特殊的书法课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启示,下一步,丁山社区将围绕“互信、互助、互融”的目标,持续创新平台机制,让更多“顾名来”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让“万紫千红”的社区春天在双向奔赴的温暖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