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街道陈华浦社区:认识和管理“我”的心情“小伙伴” 为助力儿童认识并管理情绪,推动其心理健康发展,7月22日,霞浦街道陈华浦社区假日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且妙趣横生的“认识和管理‘我’的心情‘小伙伴’”情绪管理主题讲座。 活动开始,心理辅导机构老师黄敏借助精美的PPT内容,引领学生们走进基本情绪的认知世界。她以一组生动形象的PPT照片为依托,向学生们娓娓道来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常见情绪的表现形式。在黄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们开始分享“我最近感受到的一次情绪”,学生们纷纷踊跃举手,用他们那稚嫩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的情绪体验。 
接下来,在活动环节中,老师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A4纸,在纸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情绪。随后,老师邀请了三位学生上台,要求他们通过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A4纸上写下的情绪,且不能使用任何言语。台下的学生们则需要猜出台上学生想要传达的是何种情绪,现场的气氛既温馨又热烈。 此次情绪管理主题讲座通过专业讲解、互动体验和趣味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情绪和压力,让他们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让快乐伴随成长的每一步。 春晓街道春晓湖工业社区:巧授6S学习策 深植学子向学心 7 月 23 日,春晓湖工业社区假日学校里洋溢着别样的学习氛围。来自泰河中学的刘璐老师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主题为 “远离厌学和拒学,6s 超级学习策略” 的心理课,这堂课也是春晓湖工业社区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环节,旨在引导孩子们摆脱学习困扰,真正爱上学习。 课程伊始,刘璐老师以 “大家有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呢?” 这样一个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问题切入,瞬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纷纷踊跃回答,有的说想在期末考个好成绩,有的说想学会一门新技能,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孩子们也在轻松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随后的课程中,刘璐老师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 “6s 超级学习策略”。她不仅细致地剖析了每个策略的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策略在学习中的实用价值。比如,在讲解如何制定合理学习计划时,刘老师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目标,尝试列出一天的学习安排,让他们明白有计划地学习能提高效率;在谈到如何保持专注时,她分享了几个简单易行的小技巧,还组织孩子们进行了短时专注训练小游戏。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不少孩子还认真地做着笔记。他们纷纷表示,这堂心理课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学习方法,之前觉得学习中遇到的不少难题似乎都有了解决的方向。 春晓湖工业社区一直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而这堂 “远离厌学和拒学,6s 超级学习策略” 心理课正是社区心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实践。通过这样的课程,社区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缓解学习中的焦虑和抵触情绪,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真正爱上学习,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相信在社区的持续努力和各方的支持下,孩子们定能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大碶街道高田王社区:预防溺水 珍惜生命 为增强青少年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7月24日上午,北仑区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的李勇江老师走进假日学校,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预防溺水,珍惜生命”的精彩课程,给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加上了一道“防护锁”。 课堂上,李勇江老师首先通过展示一些触目惊心的溺水事故案例和相关数据,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严重后果和预防溺水的重要性。小朋友们看着屏幕上的画面,不禁发出阵阵惊叹,被溺水事故的危险性所震撼。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防溺水知识,李老师详细讲解了防溺水“六不一会”: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同时,针对容易溺水的危险水域,如河流、池塘、水库等,李老师也一一进行了强调。在互动环节,李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上台,模拟溺水场景,进行自救和互救演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水母漂浮、俯身施救等动作要领。李老师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动作,让他们切实掌握正确的自救互救技能。 
此次防溺水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防溺水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假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继续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霞浦街道新浦社区:童心学救 护己助人 7月24日上午,红十字应急救护师龚老师走进新浦社区假日学校,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实用又生动的家庭急救常识课,重点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识别与应对方法,帮助孩子们掌握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技能。 
课堂上,龚老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如果你吃饭时不小心被骨头卡住了喉咙,喘不过气来,该怎么办?”随后,她通过动画视频和实物模型,向同学们讲解了气道异物梗阻的危害、判断方法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急救技巧,包括背部拍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龚老师现场邀请一位同学配合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她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示范如何站在“患者”身后、找准按压位置、用力方向和节奏。同学们目不转睛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和掌声。演示结束后,龚老师鼓励更多同学上台尝试操作。孩子们踊跃举手,纷纷走上讲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施救。台下的同学也认真观察,发现动作不规范时积极指出,课堂气氛活跃又有序。 “原来急救不是光靠喊救命,而是要有方法、有步骤地去帮助别人!”一位参与实践的同学兴奋地分享道。另一位同学则表示:“回家后我要教爸爸妈妈这个方法,让他们也学会救命的技能。”此次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应对气道异物梗阻的基本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霞浦街道新浦社区:认识隐私 勇敢说不 7月24日上午,霞浦学校史老师在新浦社区假日学校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堂以“认识身体、保护自己”为主题的性教育课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提升防范意识,学会拒绝性侵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课堂上,史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生动的动画视频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同学们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并讲解了什么是“安全的触碰”与“不安全的触碰”。史老师强调:“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的边界,别人不能随意触碰,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也要勇敢保护自己。”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性侵犯”的概念,史老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并鼓励他们勇敢说“不”,及时告诉自己信任的大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同时,她还教孩子们识别“坏人可能的伪装”,如假装帮助、送礼物、威胁恐吓等常见手段,提高警惕意识。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踊跃参与,积极回答问题,现场气氛活跃。 一位学生表示:“原来有些坏人不是陌生人,也可能是我们认识的人,以后我要更加注意保护自己。”另一位同学也表示:“我知道了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让人随便碰,如果遇到不舒服的情况,我会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此次课程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也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性别意识和身体界限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