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南街道:“科技强国,筑梦未来”鄞州区教育局关工委青少年学生科技夏令营顺利举办 7月5、6日两天时间,鄞州区青少年学生科技夏令营在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士小学举办。本次夏令营的主题为“科技强国,筑梦未来”,是鄞州区教育局关工委成功举办的第15届中小学生夏令营,由鄞州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与首南小学共同承办,全区52所中小学的69名“读书活动”中优秀学生参加。 开营式上,鄞州区教育局关工委主任陈开建作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国家强。科技夏令营以“科技强国,筑梦未来”为主题,精心设计了车辆、航空、航海、静态模型的知识介绍和科技制作,旨在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开阔视野、激发兴趣、锻炼能力的平台。通过这次活动,感受科技的魅力,播种科学的种子,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团队合作中收获成长快乐。他希望全体营员珍惜机会,勇于探索,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安全为先,遵规守纪。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会长徐卫东对夏令营具体事项作了安排,鼓励全体营员崇尚科学,学到科学知识,体验科技活动,感受科技的魅力。 
两天夏令营虽短,却能在少年心中播下深远的科技创新火种。三轮车模型跑出了“中国速度”,橡筋飞机飞出了“创新高度”,“杭州号”驶向了“梦想广度”,红船模型载满了“信仰厚度”,这场融合动手实践、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的夏日科技活动,正是“科技强国,筑梦未来”最生动的青春注脚。鄞州区教育局重视本次夏令营活动,除制发文件通知、制定 活动方案外,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关工委分管领导李正卡亲临夏令营现场,看望慰问教育局关工委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成员。 
下应街道:暑期第一课:防溺水课堂筑起安全屏障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社区的‘宝藏课堂’!”7月7日,鄞州区下应街道洋江水岸社区暑期公益班正式开课,首场活动便以“爱生命、学游泳、防溺水”为主题,联合宁波小小生命健康防溺水团队、市游泳协会公益讲师团,为社区儿童带来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课堂里,游泳圈、漂浮板等道具“变身”教具,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自救技能。 “如果有人落水,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大声呼救!”活动现场,市游泳协会公益讲师团的老师以趣味问答开场,瞬间点燃孩子们的热情。她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溺水风险、自救技巧及救援注意事项。为让知识入脑入心,讲师团还带来专业游泳装备:孩子们轮流体验漂浮板,模拟练习“仰漂”姿势;手持救生绳,学习如何向“落水者”抛投;更有“迷你版”救生圈,让孩子们体验“救援者”的角色。 
这堂“干货满满”的公益课,源于社区与公益组织的“双向奔赴”。洋江水岸社区志愿者介绍,暑期是儿童溺水事故高发期,社区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家长对专业安全教育需求迫切。为此,社区主动对接宁波小小生命健康防溺水团队,联合市游泳协会公益讲师团定制课程,并配备专业救生设备。“我们希望用‘沉浸式’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记。”市游泳协会公益讲师团负责人表示。 据悉,洋江水岸社区暑期公益班将持续一个月,除防溺水课程外,还将开设非遗手作、科学实验、职业体验等特色活动。社区暑假班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居民需求,整合公益资源,让“家门口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塘溪镇:12年坚守!“周妈妈”暑托班开班,“急救少年”上第一课 随着暑假开启,一个承载着无数温暖与希望的公益项目,又一次如约而至。 暑假第一天,鄞州区塘溪镇“周妈妈”公益暑托班在众人的期待中,迎来了第12个开班季。 它从一间小小的民房起步,逐渐成长为乡村孩子们暑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园。今年,这个承载着无数孩子欢乐与成长的公益项目,再度以全新的面貌开启爱心之旅。 “按压深度要有5到6厘米,双手叠扣,垂直用力!”在暑托班的教室里,响亮而整齐的口令声,打破了夏日的闷热与宁静。 在“急救小老师”盛徐荦的示范下,孩子们纷纷紧握拳头,全神贯注地在模拟人上练习心肺复苏动作,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变成了急救实践现场。 
今年,两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在鄞州区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让文明实践的触角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双方均表示,通过开展“走亲联学”,进一步深化“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资源联用”的机制,推动城乡文明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周妙亚表示,暑托班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志愿者的付出,还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我希望暑托班能成为一个更大的平台,不仅教会孩子们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的品质。也期待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让这份温暖的事业走得更远,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姜山镇:狮山社区绘画课:绘出心晴与幸福 7月9日上午九点半,狮山社区活动室里,20名青少年坐在一起,社区关工委志愿者王燕燕老师正带领大家开展“绘心晴·知幸福”心理健康绘画课程。 课程伊始,王老师轻声引导:“谁愿意说说最近的小烦恼呀?”孩子们起初有些羞涩,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有人说起考试压力,有人提到与朋友的小摩擦。王老师耐心倾听,和大家一起分析情绪来源,教大家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排解不快。“把坏情绪赶跑,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见身边的美好。”王老师笑着说。 
当活动室的气氛渐渐轻松,王老师话锋一转:“现在,让我们想想生活中那些让你笑出声的瞬间吧。”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将这些幸福瞬间定格在画纸上。五彩的颜料在纸上跳跃,勾勒出一个个充满童真的画面。课程尾声,大家把画作一一展示,分享着画面里的故事,活动室里满是欢声笑语。社区志愿者用照片记录下了这一瞬间,将欢乐就此定格。 未来,狮山社区关工委会持续开展类似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青少年在表达与创作中学会调节情绪,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潘火街道:雅苑社区“乐活雅居”假日学校开营,暑期课程精彩纷呈 7月9日,潘火街道雅苑社区“乐活雅居”假日学校暨小候鸟暑托班正式开营。上午9点,开营仪式在社区活动中心举行,现场欢声笑语。三十名小朋友和小候鸟们早早来到现场,社区网格员们为他们分发假日“礼包”,礼包中不仅有实用的学习用品,还有防溺水和防霸凌的宣传单,帮助孩子们增强安全意识,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 雅苑社区专职党委书记许华锋在开营仪式上热情欢迎孩子们,并介绍课程安排和活动目标。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假期中学习知识,让小候鸟们更好地融入社区,感受温暖,度过一个快乐、安全、有意义的暑假。 
首先开课的是无人机公益体验课。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无人机构造和飞行原理,绘制心目中的无人机,并亲手操控无人机起飞、盘旋、降落,现场欢呼声不断。来自安徽的小候鸟饶子祥说:“我第一次操控无人机飞起来,感觉就像自己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太有趣啦!” 暑假期间,社区还将推出十余节特色课程,涵盖机器狗编程、非遗剪纸、面塑、乐高搭建、职业体验等内容。雅苑社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致力于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暑假。让青少年们在假期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拓宽视野,培养兴趣爱好,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暑假。 
潘火街道:祖孙共赏非遗韵 假日课堂传文脉 四弦胡琴声起,鼓板轻敲,老艺人一袭青布长衫立于台前,唱腔如溪水般婉转悠扬。台下,近100名祖孙观众屏息凝神,目光随表演者的手势流转——这是今日鄞州区潘火街道东方丽都社区“非遗假日课堂”的生动一幕。宁波走书《薛仁贵征东》专场演出,以“一老一小”共学共赏的形式,为炎炎夏日注入一缕传统文化的清风。 “薛仁贵跨海征东,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10岁的邵子祺紧握爷爷的手,眼中闪烁着兴奋。台上,宁波走书非遗传承人张玲球正以独特的“走书调”演绎经典,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低回似幽谷啼莺。台下,老人们轻声为孙辈解说着剧情,祖孙间的温暖互动化作无形的纽带,传统智慧与青春活力也在方寸舞台间碰撞出璀璨的文化火花。 东方丽都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颖介绍,今年暑期,社区以“文化赋能成长”为核心,策划了“非遗体验周”“传统手作坊”两大主题活动,涵盖宁波走书,传统榫卯等多项非遗项目。“我们希望打造‘祖孙共学’模式,让老人成为文化传递者,孩子成为新鲜血液,让非遗在家庭中活起来。” 
演出间隙,张玲球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张奶奶,您刚才说的‘一唱三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走书要用四弦胡琴弦伴奏?”面对连珠炮似的提问,这位从艺40余年的老艺人笑得合不拢嘴。她即兴教孩子们念白,手把手纠正发音:“走书的韵律藏在呼吸里,要像宁波老话一样,软糯中带着劲道。”这场别开生面的假日课堂,是东方丽都深化“15分钟文化圈”建设的缩影。 在东方丽都社区,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祖孙间传递的密码,更是假日课堂的活力源。当四弦胡琴声与笑声交织,当老人手中的折扇与孩子们对非遗的求知,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最动人的模样——它从未远离,只是需要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 
东柳街道:社区暑期第一课干货满满,垃圾分类、反诈、交通安全齐上阵 暑假伊始,为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7月8日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华光城社区精心策划的“暑期第一课”系列活动热闹开课。活动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交警及关工委志愿者共同参与,通过趣味宣讲与互动教学,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堂集垃圾分类、反诈维权、交通安全于一体的“成长必修课”。 
活动现场,浙江万里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徐娅明老师结合日常生活案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废纸、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电池、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志愿者和徐老师互相配合这一边演示分类卡片,一边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模拟分类游戏,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分类技巧。除此之外大学生志愿者们则通过垃圾分类主题情景剧,将“垃圾可变宝,分类很重要”的理念深植孩子们心中,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 针对青少年群体易受网络诈骗、消费陷阱侵害的特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反诈小讲师”,通过真实案例改编的小故事,揭露常见的游戏充值诈骗、虚假购物陷阱等套路,教会孩子们“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问题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同时,志愿者们还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消费权益的内容,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