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学苑社区“七彩童年”假日学校圆满结课。在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学习中,23位“五老”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活跃在课堂内外。不仅帮助孩子悉心辅导课业、耐心培养学习习惯,更发挥专长传授生活技能,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他们用“银发力量”为社区儿童构筑起温暖的成长港湾,生动诠释了“老有所为、关爱后代”的责任与担当。 开学第一课,家风传承润童心 
在假日学校开班典礼上,老年协会会长赵兴川作为 “五老”志愿者代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意义深远的 “家风第一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赵兴川以经典寓言开篇,结合自身 “小时候渴望读书却条件艰苦” 的经历,用朴实话语阐释 “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的内涵。 他从“吃饭不剩饭粒”的餐桌小事讲到 “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的处世原则,通过古诗吟诵、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抽象的家风理念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生活道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风不是口号,而是长辈们用行动写下的‘教科书’。” 当孩子们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 “不剩饭粒”“说话算数” 等承诺时,课堂里的温暖与力量,正是 “五老” 志愿者用人生阅历播撒的文明种子。 课堂内外,多面守护显担当 
手工课堂上,“五老”志愿者们化身 “巧手园丁”。在扭扭棒郁金香编织活动中,他们围在孩子们身边,或帮忙调整花瓣弧度,或协助固定花茎,退休教师王冰一边指导小朋友整理作品,一边笑着回忆:“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样子,就像回到了当年教学生做手工的时光。” 在志愿者们的耐心协助下,一朵朵色彩鲜艳的郁金香在孩子们手中绽放,老幼同乐的场景成为社区最温馨的画面。 书法课上,“五老”中的“书法高手”们则尽显专业。他们握着孩子们的手,从握笔姿势到起笔收锋,一笔一划细致指导。“横要平,竖要直,就像做人要端正。”志愿者们将练字与育人结合,让孩子们在墨香中不仅习得书法技巧,更领悟到做事踏实、为人正直的道理。 除了课堂辅导,“五老”志愿者还是假日学校的 “后勤保障兵”。他们每日提前到岗,检查场地安全、整理活动物资,确保课堂秩序井然;课后则默默留下,关掉所有电源、打扫教室卫生、整理课桌椅,从细节处为孩子们营造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孩子们开心,我们就安心。”一位志愿者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银龄余热,续写奉献新篇章 
23 位“五老”志愿者来自不同岗位,却有着共同的初心——用余热温暖下一代。他们中,有熟悉社区情况、擅长协调沟通的退休干部,有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启发引导的老教师,也有心灵手巧、热衷传统文化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月来,他们用耐心陪伴孩子们成长,用行动教会孩子们责任与担当。 “‘五老’志愿者是假日学校的‘定海神针’。” 社区党委书记胡碧慧表示,正是有了这群银龄守护者的辛勤付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才更加充实多彩。从家风传承到技能学习,从课堂秩序到环境维护,“五老”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学苑社区的假日学校成为传承美德、培育新人的温馨港湾,也为社区关爱下一代工作写下了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