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台风“竹节草”与持续高温轮番侵袭甬城,给乡村农业生产带来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宁波市“关工助力乡村青少年成长成才”行动逆势发力,项目组先后深入鄞州、海曙、慈溪等地,为乡村青年农创客送去“及时雨”,以专业指导破解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发展难题,助力青年农创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青春动能。 台风“竹节草”引发的强降雨致使宁波多地沦为“泽国”,部分区域积水深度达0.5米,很多青年农创客的种植基地也未能幸免。灾情发生后,项目组与专家团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奔赴受灾现场。市关心下一代专家团副团长应国铭专程前往青年农创客李洋的桑葚种植基地,细致查看果园受淹情况,针对果树灾后恢复的关键环节,现场示范修剪技巧并指导科学施肥,为尽快恢复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慈溪市的服务行程中,市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叶丹妮与市农技总站工程师陆云峰接连走访3家青创客基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受灾详情,为创业者加油鼓劲,并对他们进行了农业政策宣讲与答疑。在戚源杨梅专业合作社,专家团对青创客戚军洋深耕乡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的举措予以高度评价,并围绕产业升级路径与个人技能提升方案提出具体建议;面对慈溪市紫星农庄葡萄种植遭遇的同质化竞争困境,专家团支招青创客王侠浃加快葡萄新品种的引进与研发,强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以品种优势抢占市场先机;针对青创客李凯杰的职业发展需求,专家团提供了职称评定政策指导,帮他明晰了职业晋升通道。 
鄞州区拾年兰舍的青创客王文文正为产品销路窄、推广乏力而发愁。专家团现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成其与同区域青创客柴安琪达成资源对接意向,双方就联合经营、渠道共享等合作模式展开深入磋商。这种“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为打破单一经营壁垒、构建产业协同生态提供了全新视角。 
作为童夏家村的“乡村 CEO”,周恩斌、柴安琪团队在与专家团的交流中,详细阐述了村庄发展现状、未来期盼及面临的现实困境。专家团结合当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禀赋,建议在品牌推广中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在文旅项目开发中凸显乡土特色,通过差异化定位提升市场竞争力,让乡村旅游“既有看头又有说头”。 
海归“农三代”汪泽韬怀揣着对父辈产业的革新构想,与市林业园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张波就竹林生态价值提升、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及乡村青少年参与生态旅游产业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张波建议,需系统梳理现有产业布局,精准找到发展新切口,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乡村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