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镇乡(街道)信息
基层动态    
  县(市)区信息
  镇乡(街道)信息
  企业信息
  系统信息
网站搜索    
  镇乡(街道)信息  
鄞州区2025年暑期“假日学校”活动集锦(129)
时间:2025-08-18   阅读:次   来源:鄞州区关工委
【文字

东柳街道:华侨城社区“小候鸟”普法课堂护成长

为切实提升“小候鸟”群体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屏障,8月14日下午,华侨城社区在未来儿童成长中心开展“小候鸟”筑梦坊系列活动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犯罪专题讲座,特别邀请铭生律师事务所杜律师,为辖区“小候鸟”们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普法课堂。

讲座中,杜律师摒弃传统普法的枯燥说教,以 “真实案例+法律解读” 的形式开篇,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她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盗窃、校园欺凌、网络诈骗(如游戏账号交易陷阱、虚假红包诈骗)等常见犯罪类型,让孩子们清晰认识到:“平时顺手拿同学文具”“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等看似“小事” 的行为,若不及时纠正,可能逐步升级为违法犯罪,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2025。8。14华侨城社区“小候鸟”普法课堂护成长.jpg

在解读法律条文环节,杜律师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核心内容,重点阐释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的责任边界 —— 家长需履行监护职责,杜绝放任或溺爱;学校要将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及时干预校园矛盾;社会层面需共同抵制不良信息,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同时,她还针对孩子们的生活场景,传授实用自我保护技巧:面对校园欺凌时如何保留证据、及时求助,遭遇网络陌生链接或不当邀约时如何辨别风险、拒绝诱惑,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孩子们的“护身铠甲”。

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孩子们纷纷举手提问:“如果同学总故意推我,算不算欺凌?”“在网上不能随便透露哪些信息?”杜律师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结合具体场景给出清晰解答,既消除了孩子们的困惑,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

华侨城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候鸟”群体的成长始终是社区关注的重点。未来,社区将持续丰富 “小候鸟” 筑梦坊活动形式,推出更多贴近未成年人需求的普法宣传、心理疏导、兴趣培养活动,全方位守护“小候鸟”安全、快乐成长,让他们在社区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与关怀。

2025。8。14华侨城社区“小候鸟”普法课堂护成长2.jpg


东柳街道:仰望星空,点亮科学梦想——中兴社区开展暑期天文科普活动

为激发青少年对宇宙的探索热情,丰富暑期生活,8月14日上午,中兴社区联合宁波市天文爱好者协会,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暑期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吸引了社区内30余名青少年踊跃参与。

活动伊始,来自宁波市天文协会讲师团队的王老师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天文知识讲座。从太阳系的行星家族,到神秘的黑洞与星系演化,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将宇宙的奥秘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目不转睛,被浩瀚宇宙的神奇深深吸引,积极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比如在讲解八大行星时,老师对比了不同行星的特点,像木星的巨大体积和标志性的大红斑,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对宇宙的广阔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微信图片_202508141051551.jpg

讲座结束后,进入了令人期待的天文望远镜观测环节。王老师指导孩子们操作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月球环形山等天体。当月球表面的坑洼通过目镜清晰呈现,孩子们兴奋地欢呼,感受着天文观测带来的震撼。

10岁的小泽泽开心地说:“我终于摸到了真实的天文望远镜,真是太酷了!今天学到好多有趣的天文知识,以后我想当一名天文学家!”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希望社区多举办。

此次天文科普活动是社区暑期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科普教育,为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宇宙的窗户,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勇气。未来,中兴社区还将继续开展多元文化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营造和谐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2025。8。14仰望星空,点亮科学梦想.jpg


东柳街道:青少年化身“智能垃圾柜督导员” 赋能垃圾分类

为深化绿色环保理念传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精准度,同时为青少年搭建暑期实践平台,近日,鄞州区东柳街道中兴社区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智能垃圾柜志愿督导活动,以 “小手拉大手” 的形式,为社区垃圾分类智能化升级注入青春动能。

据悉,中兴小区智能垃圾柜于7月底正式投用,标志着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迈入“智能化投放”新阶段。为帮助居民快速适应智能设备、掌握正确分类方法,社区筛选并培训了一批青少年志愿者,让他们化身“智能垃圾柜督导员”,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驻守智能柜旁,为居民提供手把手指导。

尽管夏日高温难耐,却丝毫未减小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经过社区网格员的系统培训后,小志愿者们迅速进入角色,还自发根据居民投放习惯分成 “早班” 和 “晚班”—— 早间7点至8点、晚间6点至7点,两个投放高峰时段里,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叔叔,您先在下方刷卡,厨余垃圾投口就会自动打开。把垃圾放在托盘上,打开袋子后,机器会把厨余垃圾收进绿色通道,装垃圾的袋子记得扔进旁边的黑色其他垃圾桶哦!” 面对前来投放厨余垃圾的居民李师傅,小志愿者一边演示操作步骤,一边耐心讲解细节,条理清晰的指导让李师傅很快掌握了使用方法。

2025。8。15青少年化身“智能垃圾柜督导员” 赋能垃圾分类.jpg

活动中,这些穿梭在智能垃圾柜前的“小小督导员”,成为了小区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不少原本未按要求分类投放的居民,看到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模样,纷纷主动返回重新分类,再规范投放。仅一小时的督导服务,不仅让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更用青少年的青春活力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让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此次志愿督导活动,既是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的生动课堂。通过 “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区” 的良性互动,社区成功将环保理念从个体传递到群体,进一步浓厚了“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让绿色文明在社区的土壤中持续扎根、生长。

2025。8。15青少年化身“智能垃圾柜督导员” 赋能垃圾分类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