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县(市)区信息
基层动态    
  县(市)区信息
  镇乡(街道)信息
  企业信息
  系统信息
网站搜索    
  县(市)区信息  
北仑区暑期假日学校之阵地研学篇(十四)
时间:2025-08-19   阅读:次   来源:北仑区关工委
【文字

新碶街道梧桐社区:暑假不打烊,假日学校2.0研学版火热开启

8月15日,新碶街道梧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关工委以“生态绿色苏醒之旅”为主题,到城市绿野生态馆组织了一场生态研学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学习,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生态多样性,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生态馆内,孩子们通过参观植物展厅区、近距离观察了许多被人类发展利用的生物物种,学习生态知识。互动体验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活动中,孩子们还体验了传统扎染工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用橡皮筋、木夹等工具将方巾扎出各种形状,再浸入植物染料中。当展开染好的方巾,看到独一无二的花纹时,孩子们都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要把这个送给妈妈!"住在光明领御小区的小郑同学举着蓝白相间的扎染方巾开心地说。

随着社区假日学校的圆满落幕,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并未按下暂停键。为了让青少年充分利用假期时光,梧桐社区关工委为辖区青少年精心打造“桐眼看世界,桐心绘未来”梧家少年研学计划,在暑假的最后三周推出一系列趣味与知识并重的研学活动,每周2-3场。作为传统假日学校的升级版本,2.0研学版以更丰富的课程内容、更多元的实践平台,为社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暑期成长空间。

“本以为暑假后半段孩子会无所事事,没想到社区还安排了这么丰富的活动,孩子每天都充满期待!”“研学社活动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问题,更让孩子们摆脱电子屏幕,在互动中收获友谊与成长。”家长们在社区青少年群里分享道。许多孩子也表示,研学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新知识,还结识了新朋友,暑假变得更加充实有趣。

此次梧桐社区研学社系列活动结合青少年兴趣与发展需求,依托社区包联服务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资源策划了城市绿野馆和梅山海洋研究院两条研学路线,依托新碶街道“新欢喜”文化平台设计了千亩方田之旅。此外,研学计划还包含了春晓茶文化体验、梅山民间文艺感受非遗之美、红梅社区小美满披萨DIY等活动,涵盖科学自然、文化传承、创意手工等领域的丰富课程。

“我们希望通过假日学校2.0版本,让孩子们的学习让学习突破教室围墙,以多元化、沉浸式的研学体验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同时增强社区归属感。未来还将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打造常态化特色课程。”梧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林艳表示。


大榭街道海信社区:军娃探访钟观光故居,迎《古树名木》邮票首发

在《古树名木》特种邮票即将首发之际,大榭街道海信社区关工委联合“小海豚”假日学校组织军娃走进柴桥街道大溟村钟观光故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文化研学活动,近距离感受我国植物学先驱的科研精神。

位于穿山疏港高速附近的钟观光故居,是一座坐落于芦江畔的古朴四合院。军娃们一踏入二楼陈列室,便被琳琅满目的植物标本和图文资料所吸引。在柴桥街道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深入了解了这位“缚脚秀才”的传奇人生。

从幼年绑脚苦读的勤学故事,到走遍全国搜集积累了珍贵植物标本和资料共15万多字,再到建立了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在《地学杂志》发表近10篇有影响力的文章的学术贡献。当听到国际学界将马鞭草科新属命名为“钟君木”、木兰科新属定名为“观光木”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

在户外,军娃们实地观察了以钟观光命名的观光木,更聚焦于其发现的珍稀树种“普陀鹅耳枥”。这株目前全球仅存一株的野生古树,生长在舟山普陀山慧济寺,树龄约250年,树高15米,为我国特有树种,被称作“地球独子”。讲解员特别介绍,此次发行的《古树名木》邮票中,普陀鹅耳枥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入选,正是对钟观光科学贡献的崇高致敬。孩子们触摸着观光木的叶片,聆听上世纪三十年代钟观光在普陀山发现该树种的经过,对自然保护的紧迫性有了深刻认识。

“原来我们北仑出了这么了不起的科学家!”一位军娃在参观笔记中写道。活动结束时,不少孩子表示要学习钟观光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研学活动既是对邮票首发活动的文化呼应,更是希望以乡土科学家为榜样,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探索的种子。

据悉,国家邮政局定于8月15日发行的《古树名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作为我国古树保护的重要文化载体,该套邮票收录了由钟观光发现的普陀鹅耳枥等珍稀树种。北仑邮政分公司将在钟观光纪念馆举行邮票首发仪式,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梅山街道江梅社区:“童探潜艇奥秘 共筑海洋梦想”暑期研学活动

8月13日上午,梅山街道江梅社区关工委举办了一场“童探潜艇奥秘 共筑海洋梦想”暑期研学活动,活动室里,9岁的罗大航举着刚完成的潜艇模型,兴奋地冲向充气水池,随着“噗通”入水声,这个用吸管、橡皮气球和塑料模型组装的“小蓝鲸号”成功浮潜,引来周围小伙伴的欢呼。

这是江梅社区关工委开展的“童探潜艇奥秘 共筑海洋梦想”暑期研学活动现场。20名三年级以上小学生化身“小小航海家”,在退伍老兵和社区网格员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海洋科技探索之旅。

“大家猜猜潜艇的‘眼睛’藏在哪里?”活动伊始,曾服役于海军某潜艇部队的李国祥老兵指着投影幕布上的视频提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8岁的林书瀚指着潜望镜大喊:“是这根可伸缩的望远镜!”李爷爷慈祥地笑着,并竖起大拇指是对孩子回答的鼓励和肯定,随后他与孩子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潜水艇工作原理并告诉孩子们当年在潜艇服役的枯燥艰苦军旅生活。

转场来到宁波潜艇基地,孩子们站在长达76米的“长城189号”退役潜艇前,都想迫不及待的进入参观。“慢慢来,不要急,戴上安全帽,一个个进入。”讲解员耐心劝说着,进入艇内,孩子们立即被复杂的仪表盘所吸引。在指挥舱内,工作人员指着声呐显示屏解释:“这是潜艇的‘耳朵’,能捕捉20海里外的舰船噪音。”当听到“潜艇兵要靠听声辨位,在漆黑深海中潜伏数周”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在生活舱展示区,孩子们对潜艇兵的日常充满好奇。看到三层窄如抽屉的床铺,9岁的朱鑫语试着躺了躺:“翻身都会撞到头,叔叔们太厉害了!”移步来到潜艇展示园,跟随着讲解观摩互动沙盘,孩子们学习了解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历程。

此次“童探潜艇奥秘 共筑海洋梦想”暑期研学活动,在孩子们的惊叹与欢笑中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海洋科技的魅力和国防力量的伟大,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热爱科学、关注海洋、崇尚英雄的种子。老兵李爷爷的亲身讲述、潜艇兵艰苦环境的真实体验,让坚韧不拔、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江梅社区关工委将持续搭建此类寓教于乐的平台,引导辖区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砥砺品格,将今日探索海洋的梦想,转化为明日建设海洋强国的志向与行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大榭街道海信社区:军娃探秘北仑档案馆 沉浸式感悟历史与传承

8 月 11 日,大榭街道海信社区文化加油站、海信社区关工委、海信社区 “小海豚” 假日学校组织军娃们走进北仑档案馆,开展了一场兼具历史传承厚重感与实践能力直观感、分享历史的传承活动。

军娃通过档案馆精心为学生准备的一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宁波地方抗战档案展,也让孩子从直接、聆听,带有记住历史使命感再一次打开沉重不同门槛,探秘档案库房、还在专业团队档案修复室观摩档案修复过程,有了沉浸式体验,使自己为这次迈进“档案”里都是有着满满收获。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展厅主题格外醒目。军娃步入展厅,一幅幅泛黄的不屈不挠抗击日寇照片、一份份珍贵当年真实史料的文献,将宁波地区的抗战历史徐徐铺展在孩子眼前。档案宣教工作人员声情并茂把抗日战争80周年爱国主义题材结合自己对史料感悟讲心得,生动地描述了我们一起身处那时当地军民的浴血奋战在抗日烽火年代里北仑等地也是抗日的战场,也涌现了一批批英雄儿女,军娃神情专注地认真听着,还不时举手提问,在不断与宣讲员互动中加深了对眼前呈现历史的理解,那种纯真心里再次摆正了爱国情怀悄然萌发。

军娃走进档案馆的核心区域 —— 恒温恒湿的档案库房,一排排档案柜整齐排列,数亿万计份档案被密封在真空包装袋中,按照类别和年代有序编号收藏。静静躺在国家档案特殊柜里,在期待着最关键重要时刻的启用。这些档案就像历史的“时光胶囊”,恒温恒湿的环境,档案馆人员的合适时的科学处置能让它们永久保存。” 孩子们也渐渐从那些细致的档案人员用心对待档案,明白了保护好档案的重要意义,纷纷惊叹于现代档案管理的严谨与科学。

此次活动中高潮当属档案修复演示环节,档案馆科研者现场展示了传统修复技艺:用小麦粉精心调制浆糊,手持喷壶将破损纸张轻轻喷湿,再以毛笔蘸取浆糊,小心翼翼地补上同质纸张,用镊子剔除多余部分后,双面垫上吸水纸,最后放入压纸机压平。整个过程细致入微,孩子们屏息凝神地观看,不时发出赞叹,深刻体会到档案保护工作者的耐心与坚守,科研与发挥。

此次活动不仅让军娃们近距离接触了档案沉淀文化,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铭记着国家历史、去传承文明的种子。大家纷纷表示,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保护历史遗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也是大榭街道关工委与北仑档案馆精心合理安排的,档案馆还有仪式感地为每位军娃在神圣历史面前挂红领巾,还把档案元素的文创倾情地给军娃。街道关工委胡老师说:“一次展览,一堂破碎档案修复课堂,一条红领巾重挂胸前,一本扩张式便签本塞入书包、一瓶矿泉水都是在给我们的孩子输入一种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