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镇:羡慕了!钱湖人家社区这份“爱情图鉴”,横跨70年!一张褪色合影、一辆老式自行车、一封手写情书……这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旧物,在七夕佳节被重新唤醒。8月26日,东钱湖镇钱湖人家社区关工委开展“旧时光里的爱”特别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陪伴10余对跨时代夫妻,从30年代到90年代,从“五老”夫妻到“三新”夫妻,共同聆听那些年的爱情故事。 30年代:信仰作伴的红色浪漫 98岁的夏家毅和93岁的毕根兰已经携手走过70多个春秋。作为社区里最年长的老党员夫妇,他们的爱情始于烽火年代。“那会儿没有什么浪漫,有的就是共同信仰下的相互陪伴。”身为老党员的夫妻俩至今仍坚持每天一起读报,为社区的孩子们讲红色故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毕根兰握着丈夫的手说。40年代:奉献为媒的讲台情缘 “学生们就是我们最好的七夕礼物。”85岁的王善待和80岁的董金娣都是退休教师。活动当天,社区小小雏鹰们特地前来为这对退休老教师一起读报、表演节目。“教书育人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种志同道合比什么都浪漫。”董金娣笑着说。夫妻俩退休后仍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用知识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 50年代:文艺传情的支边之恋 “这是我们黑龙江支边时的第一张合影。”刘意娜指着照片背面的日期标记,眼中闪着光。她与丈夫苏龙因文艺结缘,相携走过了50来个春秋。“我们在家从不吵架,文化艺术是我们的沟通方式。” 
60年代:平凡相守的乡村岁月 姜德华是姜浪村书记,在村社合并的特殊时期,妻子张玉琴始终陪伴在侧。“那些年他整天忙村里的事,我就把家里打理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张玉琴拿出丈夫当年的工作笔记,页角已经磨损,却保存完好。夫妻俩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理解与默契。 70年代:信任守望的两地书信 廖逢安珍重地捧出一个木盒,里面整齐陈列着功勋章和厚厚一叠书信。“自行车是我们的大功臣,”刘莉回忆起当时永久牌自行车说。丈夫在部队服役时,她就骑着这辆车去接送丈夫。木盒里至今还珍藏着几封泛黄的信件,纸张虽已脆化,字迹却依然清晰。"每次读这些信,都能感受到当时的心意,“刘莉说着,轻轻靠向丈夫的肩头,这份等待中的信任,让我们的感情更加坚定。” 80年代:同行共进的正义同盟 陈娟和袁世鹏都是法律工作者,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法律典籍。“我们不仅是生活伴侣,更是事业上的同行者。”陈娟说,晚上经常一起讨论案例,这种专业上的共鸣让他们的感情别具深度。“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婚姻需要理解包容,其实本质是相通的。”袁世鹏补充道。 90年代:创业相伴的奋斗之歌 邱虬和金水枝这对“三新”夫妻从江西来到宁波,共同创办了两家鸭脖店。“刚开始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再苦再累,两个人一起扛就不觉得苦。”金水枝说,创业虽然艰辛,却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我们的爱情就像这卤味,越熬越香。”邱虬幽默的话语引来满堂欢笑。 “没想到这些老物件背后有这么多感人故事,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入挖掘这些动人的爱情故事,建立"社区爱情档案"库,永久保存这些珍贵的记忆。”社区党总支书记谢春燕表示,通过“上门陪伴+旧物诉情+互送礼物”的形式,让年轻人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坚守、陪伴与奉献。“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这种细水长流的爱情观。” 活动最后,夫妻们互赠礼物,说出那些平日里羞于表达的爱意。一句“辛苦了”、一声“谢谢你”,道尽了半生相守的深情。旧时光里的爱,在这个七夕,焕发出新的温暖。 
潘火街道:不 “童” 凡响!紫郡社区小主播用童声讲身边暖心事“大家好,我是紫郡社区小主播乐乐!今天要给大家讲紫郡社区巾帼志愿者陈敏芬与微网格员黄明珠一起帮迷途老人找家的暖心故事……”2025 年 8 月 27 日上午,伴随着清脆又认真的童声,紫郡社区 “不‘童’凡响 社区小主播讲好身边事” 体验营,在社区活动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潘火街道紫郡社区关工委策划打造。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掌握 “小主播” 技能,社区特别邀请专业主播天天老师授课,消息一出便吸引了 40 余名社区儿童踊跃报名-孩子们带着对 “话筒” 的好奇,期待在实践中解锁新身份,更想用自己的声音,把社区里的温暖与美好说给更多人听。 开营仪式简短却充满趣味。社区工作人员刚抛出问题 “你眼中的社区,有哪些温暖或有趣的事呀?”,孩子们就立刻举起小手,七嘴八舌地分享起来:“小区河道边有蝴蝶停在荷花上,特别美!”“保安叔叔看到大肚子阿姨拿快递会帮忙拿 ,还会提醒她慢点儿走!”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稚嫩的分享,瞬间让活动现场充满了活力。 随后的授课环节,天天老师以“什么是小主播”为切入点,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主播的基本礼仪——从站姿、坐姿到微笑表情,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肢体动作;同时通过“绕口令小游戏”训练口齿清晰度,孩子们跟着老师念“八百标兵奔北坡”,在笑声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环节是本次体验营的 “重头戏”。当《紫郡社区暖心故事集》的视频在屏幕上播放时,原本热闹的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微网格员搀扶着迷途老人来社区居委会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居民楼突发火情时快递小哥与退役军人灭火的背影、商户、物业与微网格员手拉手接力救起落水女孩的画面…… 一个个发生在社区里的真实故事,让孩子们看得屏息凝神。“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好心人!” 有孩子忍不住小声感叹。 “这些故事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今天咱们就用话筒,把它们‘说’给更多人听!” 天天老师顺势递上任务卡,孩子们立刻兴奋地自由组队,拉着小伙伴围坐在一起,对照视频里的故事素材,你一言我一语地整理 “播报稿”。轮到展示时,孩子们轮流站上模拟主播台,握着话筒的小手虽有些紧张,声音却格外坚定:“快递小哥和高师傅不顾危险去灭火,他们就是社区的英雄!”“商户、物业和网格员一起救落水女孩,原来团结起来这么厉害!” 每一段播报结束,台下都会响起阵阵掌声。 此次 “社区小主播” 体验营,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用眼睛观察生活、用语言表达想法,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活力。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拉着自己讲活动趣事,还说 “以后要多看看身边的人和事”— 这正是活动 “在实践中成长,用童声传真情” 的初衷。紫郡社区党委书记郑辉表示:未来,潘火街道紫郡社区将继续推出更多此类特色活动,为孩子们搭建成长与表达的平台,让这些 “不‘童’凡响” 的童声,不仅回荡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更成为连接邻里情感、传递社区温度的 “暖心纽带”。 
姜山镇:点亮夏日“狮”光——“学而思” 假日学校毕业典礼圆满举行 8 月 27 日上午 9 点,狮山社区活动室其乐融融,狮山社区 “学而思” 假日学校毕业典礼在此举行。姜山镇镇级领导、社区领导、志愿者讲师、社工及学生家长等 60 余人齐聚,为为期两月的假日学校课程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狮山社区 “学而思” 假日学校紧扣青少年身心特点,秉持 “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社区尽心” 理念,以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为目标,开展涵盖安全教育、环保倡导、职业体验、素质拓展、亲子教育的27场课程,吸引675人次小朋友参与,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典礼现场氛围热烈。学员薄雨晨率先分享暑期感悟,用真挚话语讲述学习收获与成长点滴,引发全场共鸣。随后,精彩节目轮番上演:颜瑜晴手指舞《大中国》灵动可爱,付春扬《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嘹亮,付子杨竹板响《赞家邦 + 数来宝》节奏明快,陈柚池、张歆玥舞蹈《小甜甜》活泼俏皮,汉飞陈氏太极《少儿武术队》表演气势十足,将气氛推向高潮,掌声不断。 最后是颁奖环节。姜山镇党建综合办主任戴盈盈为优秀讲师王燕燕颁奖;社区办主任奚靖宇为颜瑜晴、付春扬等表演达人颁奖;镇团委书记傅璐璐、狮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楼艳萍分别为两期 “学习小标兵” 颁奖,肯定大家的表现。 此次毕业典礼的落幕,不仅丰富了青少年暑期生活,为他们搭建了成长展示平台,更完善了社区功能,助力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